“1958年成立的砖厂,那时候我是最早一批进厂的,当年每个月的工钱是28元,那是好辛苦的体力活”。砖厂老职工回忆的时候,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工业大上马,砖瓦等建材产品需求大增,桂林市掀起了“全民大办砖瓦”的热潮。于是,在各城区各街道创办和组建了20多个建材厂,桂林相人山砖厂和红头岭砖厂,水泥厂等都在这个时候相继成立。
1961年,建材工业实行调整,将红头岭砖厂搬到相人山砖厂,改名为桂林市砖厂。1963年,桂林市砖厂派人到北京学习内然烧砖经验,经试烧成功,成品显著提高。在计划经济年代,红砖的生产和供应十分紧张,那几年红砖成了抢手货,到了冬春二季建房的高潮期,可以说一砖难求。
砖厂的工作既繁重又辛苦,劳动强度很大,随便一块砖就是五斤二两,每天搬运的数量达好几吨重。那时候红砖的生产和工艺如装窑、烧窑、出窑、运坯、装码、搬运等工序,基本都是人力为主,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1966年桂林砖厂职工参加汇演留影(网络图片)
当年砖厂的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厂里有职工宿舍、职工食堂、篮球场以及幼儿园等设施。那时候曾经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那些欢声笑语中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年华,成为他们青葱岁月里难忘的回忆。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桂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批宾馆饭店的兴建,以及旧城改造的建设,对砖块的需量大增,桂林砖厂为当时的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支持,为桂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城市保护环境的需要,桂林砖厂也面临着经营困境。1990年,桂林砖厂因制砖的原材料黄泥土挖尽和轮窑断裂下沉,烟囱倾斜而最终停产了。
时过境迁,曾经的桂林砖厂现在变成了停车场,曾经的厂房早已夷为平地了,仅剩下为数不多的老宿舍了,这里遗留的斑驳红砖,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故事……

走走看看,原桂林砖厂位于南泉路1号,作为国营老厂曾经繁盛一时。

门前的大字早已模糊不清,高大的厂门仿佛默默坚守着这里的岁月。

曾经的繁荣景象已不在,绿树成荫的厂区显得格外寂静。

偌大的厂区里停满了旅游客车,这里已经成了天然的停车场了。

老厂宿舍区里弥漫着年代的气息,在绿荫下充满了旧时光的韵味。

在陈旧中感触过去,这里不仅有老房子,还有他们生活在这里的日子。

这里还居住着一些老砖厂职工,那些年承载了他们的青春年华。

曾经在这热火朝天的土地上,他们在这里挥洒着青春和热血。

那时候每一个人都怀揣着信念,努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回首往事,那些年走过了岁月承载了许多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一切归于平淡而寂静,当繁华落尽不由感叹着时光静静地流逝。

眼前的红砖老房显得庄重古朴,那是历史的见证和岁月的痕迹。

那些年里有过他们的青春和梦想,曾经寄托着他们人生的希望。

一切再也回不去了,那回不去的时光终究浓缩成今天的回忆。

老砖厂的办公楼早已人去楼空,历经岁月伴随着老厂走过了辉煌。

这里曾经是老砖厂的生产区,工地项目的建设改变了这里的面貌。

山脚下的厂区建成了运动场地,为这一片宁静带来了活力。

这里遗留下的红砖,仿佛在静静诉说着那些过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