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论坛

查看: 774|回复: 0

[我的端午专属记忆] 知青记忆:文化薰陶

[复制链接]

1084

主题

9103

回帖

3万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2021年度人文达人

发表于 2025-3-19 2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b_260792145_20230724153128740_副本.jpg


文化薰陶     地根味,稻食香,对仍在大量使用的传统生产工具知其来明其往
   农耕文化是建立在传统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涵盖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典章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风俗、文化、习惯等意识形态总和。它是中华文化之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根脉与基础。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成果,如古代农学思想、精耕细作传统、农业技术文化、农业生产民俗、治水文化、物候与节气文化、节庆文化等。受到农耕文化的熏陶,意味着人们能从这些文化成果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
地根味,稻食香
     “地根味”可以理解为土地所赋予的味道,象征着农耕与土地的紧密联系。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作物生长的根基。在农耕文化中,土地被视为生命之源和财富之本。农民们依赖土地进行耕种,从土地中获取各种农产品,因此土地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地根味”代表着土地的滋养和孕育,蕴含着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稻食香”直接体现了稻米这种重要农产品的香气,同时也象征着农耕生产的成果。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稻作文化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刀耕火种到男耕女织,华夏民族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稻食香”不仅代表着物质上的满足,还蕴含着文化和情感上的意义,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知其来,明其往
       传统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在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石锛、石斧、石铲、石锄、石耜、石刀、蚌刀、石镰、蚌镰等工具进行砍伐、焚烧、翻土、收割等农业活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如铜斧、铜铲、铜锄、铜锸、铜镰等,但木、石、骨、蚌农具仍是主流;春秋战国时期,铁和畜力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具发展至以铁犁牛耕为主要特点的精耕细作阶段。此后近两千年,精耕细作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工具种类繁多,至元代达180种以上。了解传统生产工具的来源,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类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1
    “明其往”则强调要明确传统生产工具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价值。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但传统生产工具所蕴含的智慧和文化价值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传统生产工具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体现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技巧。通过研究传统生产工具,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传统生产工具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遗产。AI

blog_20200927181454140.jpg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让仅仅一代城里的年轻人认识了解传统农器具,接受了深入骨髓农耕文化薰陶;记忆中在知青上山下乡岁月里,桂北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仍然在大量使用传统农器具,实物俱在,印像颇深。

微信图片_20250319200802.jpg

微信图片_2025031920081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小黑屋|网站客服|法律声明|论坛APP| 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Guilinlife.com)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 桂B2-2004000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桂林人论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