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老板路》是一本桂林老百姓聊天时讲述桂林民间旧趣闻、老故事的书。2006年出版发行后颇受欢迎,其中《百年沉浮的驿前街》一文在地方网站上一度引发热议。拜读之后,感觉到文中涉及东江驿遗址所在存疑。该文说: “……如今,走入驿前街,在漓江蚂蟥洲对面的岸边,老街坊们会指着门牌为驿前街20号的一套老屋告诉人们:这,曾经是邮驿、庙宇。走进院子里,残破的石狮、石凳,黑位线仿佛都在向人们明示,这里边包含着历史。” 读其文可知作者是从东镇门走进的是驿前街的驿前直里。记忆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走出东镇门往北走下约20余级宽约2米的石阶,左边第一家为驿前直里16号,第二家18号房屋简陋曾住有我要好的马姓朋友;第三家20号为“元来庵”,曾做过小学,后做过街道食堂,会计姓申,之后住过蔣老师与其弟。 该文作者前往驿前街采访的时间或在2005年,此前已修筑河堤,路面升高,20余级石阶的下坡路己不复存在,重新编排门牌号后,驿前直里申家门牌16号已改为10号。作者文中的驿前直里20号在哪?笔者回街访问不下10次,受访者往往十问九不知,老街坊语焉不详。不久前再次回街寻找,从驿前直里10号往北逐栋觅看门牌,找到了17、18、19号,唯独不见20号。19号北邻航运公司职工宿舍楼,围走一圈不见门牌,询之住户,报号莫衷一是。按照排号顺延,航运公司职工宿舍楼当为20号——位置在驿前横里东口南面,显然不可能是东江驿的遗址。考之明代《桂林郡志·新郡城图》,东江驿与递运所并列,坐西朝东面对蚂蝗洲,两者之间(今复兴里)为老米场街。驿路由西向东穿过今驿前横里通往今驿前直里。 笔者认为欲知东江驿遗址所在,当先了解东江驿的终结。民国元年(1912年)裁驿归邮后,官产东江驿归民国政府所有。次年,北洋政府财政部设立“清查官产处”颁布“清查官产章程”,三年,颁布20条“官产处分条例”并“咨令各省财政厅,將本省官有财产详细调查列表并附以估价。”由财政部或省财政厅派专员主持“官产筹卖处”并“將各省官产分类估价标卖,招民商承买”,得款分批解送中央并將其列入每年度财政预算。”广西报告官产价值为“700万”包括东江驿房产和地产——当时承买东江驿官产的桂林“民商”其人及承买后如何处分等资料尚未浮出水面,具体情况无从得知。 笔者记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家附近一个园子叫“许家园”,古时候是东江驿的后花园。后来荒废了,许家人买下后院就成了“许家园”。没有围墙,一头靠近河边,一头靠近大街,两边是小巷。里面住着两三家人,有池塘,有杂草、灌木、蛇、蛙、蛐蛐,还有几兜柚子树。我同玩伴们经常在这里玩耍,不需要邀约,那里随时都有玩伴在。 白天,我们利用那些成堆的木板垒”“碉堡”,玩伴们分成两派,用甘蔗尾巴、坭块开仗,时而冲锋,时而退却,时而坚守,杀声四起,十分热闹。累了,就歇下来,在园子里挖“地罗卜”,找“酸咪咪”吃。晚上,我们在这里玩“官兵捉贼”,有时,也躺在木板上,望着那一轮金色的明月,交换着听来的鬼怪故事…… “许家园”成了我同玩伴们儿时的乐园。 不久,貯木场搬走,“许家园”砌起围墙成了煤球厂,我同玩伴们失去了一个“乐园”。 许家园实际上是我小学徐老师家的后院,面对蚂蝗洲,位于“两口之间”北头第一家,属驿前直里——申记木行得力助手吴某之子(小名靠天)在驿前直里有房产。 据“靠天” 回忆,从复兴里东口至驿前橫里东口:赵文燕三排二开,吴家(靠天家)三排二开,李素培一开间,五娘(第一任街主任)一开间,周凤岗三排二开,周九娘三排二开,阳某家四排三开(悅来客栈),7戶合13开(约52米),石砌台基高约90公分——遗憾的是修筑河堤升高路面,把石砌台基埋在此楼地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