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潭这个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婚嫁风俗随着时代更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人们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及习俗依旧传承至今。
首先,解放以前的婚姻嫁娶主要是与附近村子往来,如邓家、干六、锦福、阳福、江头、圳头一带的联姻比较多,大家的语言、生活习惯都一样,祖辈们走亲来往频繁,你家有女儿,我家有男孩,经过媒婆或亲戚介绍认识,一般在互相交往劳作过程中加深双方感情,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加上蛟潭村一带风景气候宜人,田亩耕地较多,人们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民风纯朴,所以深受旁边村子女孩的钟爱,我奶奶妈妈那一辈就是如此。
其次,随着男女双方恋爱关系确立,男方父母要请人合计双方八字,选择良辰吉日迎娶女孩进门,先请人做好几百个莲花(方言:鱼肠)、糯米糍粑,还有其他礼物,备一定礼金,作为见面礼,选好日子送到女方家,表达感谢女孩父母乡亲的养肓之恩。女方家收到鱼肠、糍粑后,叫人用箩筐桃着,挨家挨户按双数拜发,致谢邻里亲朋好友,筹备结婚喜宴。
再次,在良辰吉日迎娶新娘进门,解放前,女孩出嫁时,先由兄弟背着走出家门,女孩需打着雨伞意寓避风避邪,祈福。主要陪嫁礼物有:猪肉、鸡蛋、布匹、银项圈、银锁、银手镯,还有纺车、绣具等民族手工艺的工具。交通工具主要是抬花轿,花轿一般为8台,好一点的人家为16台,第一台为新娘专座,之后为亲戚落座花轿,同时,前后请有两起唢纳队伍,一路吹打欢送,好不热闹,一直到男方家村口,男方家再摆一个桌子,敬上几杯小酒,迎接答谢。之后,男方家设宴办喜酒,拜父母拜天地,喜酒之后,亲朋好友闹洞房,送去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之后,新郎新娘选好日子回娘家,答谢父母。
蛟潭的传统婚嫁习俗延续至今,涵盖了从恋爱到婚礼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内涵,这些习俗不仅是对新人婚姻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图片供稿:黄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