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潮汕这边有好多祠堂和古庙,感觉那些屋脊和檐下的装饰特别富丽堂皇,之前以为是雕刻以后再彩绘的效果,现在才知道原来是嵌瓷工艺,潮汕“大厝”、古庙、祠堂等建筑的华丽,至少有一半都来自于嵌瓷这种装饰工艺。上次去捡陶瓷发现这附近居然还有个嵌瓷博物馆,原来废弃陶瓷居然也可以拿来做成那么漂亮的艺术品,所以对嵌瓷特别感兴趣,专门选择一个工作日来嵌瓷博物馆逛逛……






















嵌瓷工艺发源于潮州, 始创于明代,是用瓷片镶嵌在屋脊和檐下照壁的建筑装饰艺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嵌瓷,又称“贴饶”或“扣饶”,是潮汕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与潮州木雕、潮州石雕并称为潮州古建筑的三大装饰工艺。其以绘画和雕塑为基础,通过剪取彩色瓷片镶嵌成各种形象,装饰于建筑物的屋脊、屋檐、门壁等部位,题材涵盖花卉、飞禽走兽、历史人物及戏曲故事等,寄托了民众对吉祥安康的美好愿望。


像常见的“双凤朝牡丹”“二龙戏珠”等图案,既美化建筑,也蕴含驱邪纳福的寓意,反映了潮汕人“颂扬正气、祈求福祉”的心理需求。

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整体看起来就像在苏州园林里的一个非遗工作室,这种布置在潮汕是很少见的。长长的曲径沿着湖岸分布,中间点缀各种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园内一年四季绿意盎然,花开时节色彩艳丽,各种景色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湖面上,仿似一幅水彩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