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毛纺织厂的历史沿革始于1966年,其前身是桂林氮肥厂,后于1980年改建转产为毛纺织厂,这一转变标志着该厂翻开了新的篇章。
桂林市毛纺织厂位于南郊甑皮岩路,是广西第一个建成具有羊毛衫、粗纺、精纺及成衣加工等全能毛纺、织、染厂。
从转产到1988年先后建成羊毛衫生产车间,粗梳及精梳呢绒生产车间、成衣加工车间。到1990年,综合生产能力年产羊毛衫15万件、粗梳呢绒24万米、精梳毛织品95万米、成衣加工2万套。
该厂生产的羊毛衫、精、粗纺呢绒畅销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四川、贵州、云南、内蒙等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多次获得自治区、市百花奖、新产品质量奖。

80年代的桂林毛纺织厂一角。锯齿形连排的厂房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别有一番特色。

1984年,毛纺织厂的工人们在开会。据悉,当年他们的坐椅就是报废铁水管焊接而成的长条凳。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毛纺织厂不仅面临着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承担着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毛纺织厂的生产车间,这是一个辛苦又细心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的操作。

那魔力一般的手指,像舞蹈一样地在机器上跳跃着,一个个复杂的工序被完成。

她们是生产线上的主角,她们像蜜蜂一样忙碌着,让整个车间充满了温馨和活力。

将原材料做出优质的织物,让每一件织物都充满了生命和美丽,为产品创造了价值。

腈纶男女及儿童衫裤具有色泽鲜艳,款式新颖,手感柔软,保温性强而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后继的发展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步走向没落,传统的毛纺织厂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时过境迁,曾经的桂林毛纺织厂早已变成现在的居民区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改变了这里的面貌。

走走看看,这里是原桂林毛纺织厂的生活区,那些年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

生活区外面的平房成了商铺,现在其它商铺都大门紧闭了,曾经这是一个热闹的地方。

曾几何时,这里的毛纺织厂食堂热闹非凡,一到吃饭时间,食堂里外充满了欢声笑声。

现在的食堂已成了爱心驿站,这里作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休息的地方。

走进老厂宿舍生活区,巷子里不仅仅有老房子,还有他们生活在这里的岁月。

生活区里弥漫着年代的气息,这里的红砖平房,仿佛在静静诉说着那些过去的故事。

那些年里有过他们的青春和梦想,生活过的往事也许成为了他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生活区的建设改变了这里的面貌,房前屋后的绿植,让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毛纺织厂的生活区很大,过去很多职工在这里安居乐业,那些年承载了许多人的青春年华。

走过了岁月,曾经他们一直为工厂,为家人,为生活付出了无悔的青春。

上世纪70年代的毛纺织厂幼儿园,那些年伴随了许多职工孩子的童年记忆。

一切是那么的亲切又熟悉,这里留下的岁月时光,让人感觉回到了过去。

那时候邻里之间互相帮扶关照,这样的场景和生活方式,成为了他们一代人不舍的情怀。

那年那月那忘不掉的往事,如同这里的花儿一样,寄予着明天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