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明谷雨 于 2021-1-12 15:44 编辑
邮驿驿站是幅员广阔的封建国家重中之重的基础建设,统一的大中国幅员广阔,封建国家政令的下达,各地军情政情的上报必须有统一高效的邮驿制度和驿站体系,驿站驿道的畅通,信息转输的及时,是构建国家权力体系,对国家进行有效治理的必要条件。邮驿制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巩固中央集权,保证政令畅通,维护国家统一。 自秦以降,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邮驿制度延续二千四百多年。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有不世之功,虽然秦王朝仅仅存在十五年,但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秦代制定并颁布的《行书律》,是迄今为止最早的通信法令。驿道、驿站、驿传文化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堪称中国最有特色、范围最为广泛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驿站主要功能是负责官府文书递送,同时也接待过往官员客旅。驿门前街街名的由来当然与驿站有关,位于驿门前街的驿站是东江驿,东江驿是明清两代官府在桂林设置的邮驿驿站,东江驿的前身是唐代的望秦驿和宋代的桂城驿。《大清一统志》称桂林“旧置望秦驿,宋改为桂城驿,明初移今所,名东江驿。” 关于唐代“望秦驿”,驿名中有个“秦” 字,并非就是秦代所置,只是“望秦”而已。至于驿名的起源,所“望”必有所指,而驿站周边并无秦山秦水可望。三十年前曾猜想是不是与兴安县境秦代所筑秦城有关,驿名寓“遥望秦城”之意。近阅《读史方舆纪要》,发现顾祖禹也有意将秦城与望秦驿串并:“秦城,府北八十里,东北去兴安县四十里。相传秦始皇二十三年筑以限百越者。唐史:光化元年,马殷引兵取桂州,秦城以南望风奔溃。城北旧有望秦驿,宋时改为桂州驿,今稍移而东,曰东江驿。又西南有汉城遗址……”。顾祖禹不愧是历史地理大咖,写地理必及历史,其纪述兴安秦城汉城史地,突然就穿越到八十里外的桂林望秦驿,细品其意——不露声色地让人去联想望秦驿驿名的来历 《广西通志》记载:“唐代,广西主要州、县设驿站。驿站有桂州望秦驿,苍梧驿、龙江驿,归义(今阳朔县)新林驿,湘源县(今全州县境)山角驿(旧名洮阳驿)、城南驿、柳浦驿……”。唐代在广西设置的驿站不多。其中的桂州望秦驿是东江驿的前身,是广西最重要的驿站。望秦驿曾接待过历史名人,其中有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 柳宗元,中国唐代文学家,21岁进士及第。在京城长安任监察御史期间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先后被贬为邵州刺史、永州司马。元和十年春,柳宗元被召至京师,改贬柳州刺史。柳宗元从帝都往柳州途经桂林留宿望秦驿,曾作《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诗一首: 幽径为谁开?美人城北来。 王程倘余暇,一上子陵台。 唐代桂林叫桂州,望秦驿位于桂林城北面,今驿前街范围,故诗题有“桂州北望秦驿”之字句。诗写于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是年长安令徐俊出任容管经略使,任所在容州,而柳宗元则贬为柳州刺史,比徐俊先行赴任。柳宗元知道徐俊也将会留宿驿站,故留诗望秦驿给徐俊。从诗题可知从望秦驿去江岸有点距离,应在今驿前横里一带,从驿站出来到江边需“手开竹径至钓矶”,穿过江岸一片竹林,眼前就是漓江画境,江流中有石岩凸起的天然钓矶。宛如汉严光隐居富春山垂钓的子陵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