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月岭 ——双月向东,崇文重荣 等你老了, 喜欢听戏看角了, 月岭桂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月岭,又名望月岭, 得名于后山如犀牛望月。 北、西、南三面环山, 谓之外弯月; 东北、东南开阔且良田沃野, 谓之内弯月。 内外这两大块构成了月岭的“双月地形”, 总体上西高东低。 外弯月居山地,约占村域面积的80%, 地势南高北低。 北部, 白驹岩、仙家岩、步月岩三岩一体, 明暗相通。 地下河与岩洞时交时错, 潜入灌江。 现在的岩洞极有可能是过去的地下河道, 借助流水的侵蚀作用, 它形成了两处阴阳呼应的天生桥。 一处位于地下洞内,曰奈何桥; 一处位于地上岩顶,曰步月桥。 南部, 以佛盖山领衔的一组山峦, 弧线优美,高耸挺立,犹似莲花金山。 最高点应该在原坳上村的山峰, 海拔约390米。 正是这一团冒出的山峦, 让本可从水车直行北去文市的灌江在这里绕了一个大大的弯。 在江湾东面的山岭上, 一片桃树林装备了现代化的运输轨道, 它们迎风展望, 试着期待来年里桃花盛开的时节, 您就在这里人面桃花, 或者假装劳作。 这一湾一山好似神奇的地方, 附近有企业家蒋仁生的故乡, 湾对面则是灌阳贼出名的“进士村”, 而我们的月岭就是“小故宫”。 从桃林处下个坡,拐个弯,一转眼, 夏天来了, 古迹塘水满鱼肥了。 古迹塘是内外弯月的地形结合部, 是月岭的主要灌溉水源, 灌溉农田约800亩, 为灌阳县内四大水库之一。 东西长,南北窄。 东西长约930米,南北最宽约360米, 1957年由水塘扩建到如今的规模。 水车水库的东干渠从湖面穿过, 湖岸边曾有凉亭一座。 从古迹塘坝底至白驹岩下水口2公里长的流域范围, 是村内的粮食主产区, 加上东北部下宅岭房屋前的田垌, 这一弯相对平缓的区域相当于村域面积的20%, 是内弯月。 弯腹处恰好是古村落, 坐拥内弯月两端农田, 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痕遍布其间。 整个村子的北部是各种记忆的重心。 时间穿越至南宋淳祐四年 (1244年), 这一年, 离岳飞平曹已一百多年, 天空尚处于宋理宗“端平更化”后的短暂清明, 一位唐末军官的后裔唐绍夫 不可预期地开启了月岭的历史之门。 到2020年末, 正好777年。 作为湘桂古道上的古村落, 月岭留给我们怎样的触摸呢? □ 宋、元、明时期 ▂▂▂▂▂▂▂▂▂▂▂ (●1244-1279 ●1260-1368 ●1368-1644,约400年) 起初,先是给自己挪了个位置。大约一个世纪后的明朝初年,也不太清楚此时这里还是不是湖广所辖,但不影响月岭人在灌江水岸边建起了“未知往来到谁家”的古渡口,近沟通了对岸,远连通了长江。
在这来来往往之中,江水一去又是近百年,于大明正统九年(1444年),第一位进士出现。唐均碧,字汉公,明正统甲子岁进士,任江西广信府永丰县佐堂。明经进士在明清时期指贡生,实质上是资深的秀才拿了“进士文凭”,其含金量低于举人,但可立旗杆石。这就可以解释大门楼前的旗杆石曾经密如林的景象了。 也许日子总是有所隐忧,寄希望这远离中原的交界蛮地安定美好,人们念起了岳飞平曹时牺牲的将军,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为之一庙,以介景福。这就是上井上的将军庙,后多次重修。 □ 唐时儒及上下时期 ▂▂▂▂▂▂▂▂▂▂▂▂ (1644-1747,约100年) 时光总是驾不住流水,太阳照常在东边升起。 来的早的是清初,这个时候乐善好施的唐时儒在步月岩开办讲学,“独倚名岩伴柳堤”的学习环境,真可是“要寻孔颜真传何必到尼山泗水,欲求周朱道妙即此是麂洞月岩”。 与此同期,伴随着月岭桂剧院的落成,生活便多了一个看大戏的好去处。 接下来,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兼具防御功能和美好寓意的文昌阁初建而成,事实上,它在过往当中扮演着方便外来人员的“慈善”角色。 而作为村子防御要塞的古炮楼则在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告成。设计者巧妙利用了岩头山的瞭望功能和白驹岩的躲藏、退守功能,两者完美地连成了第一道防线。 如此严密的防御工事不知道有没有一位任职边疆的月岭人的贡献,他雍正甲辰补行癸卯正科(1724年),为月岭史上中举第一人,名叫唐虞琼。此事则被村民感言“五百年来开天辟地头一回”,极大地刺激和激励人们更加崇文重教,以及修建彰显文脉的建筑。 最后,这一时期,上井于雍正五年(1727年)始建,凤翔井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始建,嘉庆丙子年(1816年)改建成太极井。 □ 唐虞琮或六大院、牌坊时期 ▂▂▂▂▂▂▂▂▂▂▂▂▂▂▂ (1747-1850,约100年) 那么月岭院子什么时候出现呢?且从一个人说起。唐虞琮,月岭富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岁贡,次年,主导重建了未知始建年份的歇山式建筑步月亭。 中间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村里新建了凌云直上的凌云塔。 之后,真正让唐虞琮大放异彩的六大院子终于在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实现。这其间,天一井是道光四年(1824年)修建,双发井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修建。 六大院子,分别是翠德堂、宏远堂、继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锡嘏堂,唐虞琮是完完全全的独资方。各院独立又相通、气派又精美,属于带着徽派建筑影子的湘南建筑风格,是月岭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其中,多福堂现保存最为完整。院门上知县程酉书为唐世模书写的“一乡善士”时刻映衬着“古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善,天地间第一人品原是修身”。 月岭人崇文积善、修品重荣。 锡嘏堂的往事就是很好的例证之一。奉旨建于道光十四年至道光十九年(1834年-1839年)的石牌坊,其主人史姑娘“坚贞足式”、“孝义可风”。她的儿子唐景涛,字平江,道光己亥科(1839年),为月岭中举第二人,官至从二品通奉大夫,著有《憩园诗集》,年轻时在月岭有“卧看行云自卷舒”的雅兴,有传。 所以,上述时期特别是道光年间是月岭的黄金时期。 □ 晚清、民国时期 ▂▂▂▂▂▂▂▂▂▂▂ (1851-1949,约100年) 岁月如歌,山河被风云激荡。 咸丰元年(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就在这一年冬,“上井”二字立碑,立碑人唐景治、唐景淑。后者曾为其母李氏立节孝坊。紧接着咸丰六年(1856年),广西天地会农民义军部分驻扎月岭,看形势不妙,县千总唐景沛出来与义军结交活动,减轻了月岭的损失。 又过了十来年,被称为“白塔”的文峰塔在同治六年至同治九年(1867年-1870年)建成,与凌云塔黑白呼应。事情的相关人员有唐志燮、唐景涛等。其中这位唐志燮,咸丰辛酉拔贡(1861年),有传,宣统二年(1910年)为德配文太宜人建了那个在古道上的百岁亭。 而这一百年中,科举方面同样“江山代有才人出”。唐祁,光绪丙子科,1876年中举,在大门楼立有旗杆石,为月岭中举第三人,也是最后一人。在这最后的历史舞台上,还有一位历史人物因戏剧与月岭结缘,他叫唐景崧,1895年以后曾寓居月岭。 时光走到这里,千年之变已在浪沙之中。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文市,部分人员宿营月岭,随后,西行而去。凝望着那红色的背影,他们值得期待。在翘首企盼间,月岭扛过了1944年日本法西斯带来的灾难,而后,奋力迎接人民的1949年。 □ 新中国建立以后 ▂▂▂▂▂▂▂▂▂▂▂ (1949-2020) 时至今日, 新时代的月岭, 路网通达,村巷干净,人才辈出, 新一波的知识型人才中 还真是有海外经历的博士后一人。 村服务中心、游客中心、公交站亭等 公共设施日臻完善; 生产结构趋向多元, 除了水稻种植等传统农业外, 2003年 特别推出了“古民居旅游”这块金字招牌; 2010年 被自治区文化厅批准为第二批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2012年 月岭桂剧团被其授予 “全区先进村屯文艺队”; 2013年 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二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走在新百年, 石榴花开的月岭人们, 古韵在, 日子在。 生、旦、净、丑没有逝去, 大村月岭— 一直有戏。
微信号:BSBK-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