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桂柳融 于 2021-2-9 21:38 编辑
流经普陀山东北侧的灵剑溪,沿岸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如祝圣寺、万佛岩、省春岩、留春岩、弹子岩、豆芽岩、灵剑石、寻源桥、葛老桥以及李佂凤、白鹏飞、裴邦涛、张曙等忠烈、名人的陵墓,还有历史上的文人骚客留下的许多摩崖石刻,自唐宋以来就一直是桂林人引以为自豪的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观光之地。 但随着桂林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灵剑溪就成了排放污水的通道,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情况日趋严重,在秋冬上游无水季节,变成了一条路人掩鼻而过的臭水沟,灵剑溪成了关心桂林城市发展、爱护桂林美好形象的桂林人心中的痛。 针对灵剑溪日趋恶化的污染情况,上至市领导,下到平民百姓,都给以了极大的关注,也提出了各种建议,市、区政府也多次对灵剑溪沿岸的厂、场、排污口进行了了整治,情况虽有所好转,但仍然无法根治。 为探索灵剑溪治理的可行之道,有必要对其源头进行一番考察,以求获得第一手资料,再采取合适的办法进行终极治理。 先查资料。“灵剑溪属漓江支流,又名拖剑水、灵建江、建溪、剑江。源于尧山西南叠彩区辖大河乡上阳家村、潘家村尧山公路西南边一处池塘,池中有泉,终年不涸。水经天圣山、白面山西侧蜿蜒南流,至七星区辖电子工业学院附中折而向西,经观音山、屏风山、社山复南流,索绕普陀山西北麓,经省春岩、留春岩、弹子岩,于葛老桥、花桥汇入小东江,注入漓江。全长10.9公里,流域面积8.15平方公里,最枯月平均流量0.1立方米每秒,年平均流量为0.86立方米每秒”。 再实地考察。经过数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探寻,终于摸清了灵剑溪的三个源头。
一、东源。源自茶科所北面一处池塘泉水和尧山山沟水,青狮潭东干渠在放水期也有部分多余的水进入东源。 东源来水示意图。
下面是2020年2月25日观察到的东源沿线情况。 此池塘位于茶科所围墙北面,是灵剑溪最大的活水源头,一年中除十二月、一月水位下降,地下水流不到渠道外,其余月份都有一股较大的泉水流进灵剑溪。
距离池塘20米的公路旁也有一个出水口,汇合了尧山和东干渠的来水。但此处也有三个月无水。
青狮潭东干渠在放水季节,在满足灌溉用水后有部分水进入东源。
池塘涌泉和东干渠来水向西流100多米穿过绕城高速公路。
过高速路后西行至白面山北侧转向南流。
在白面山北折向西南,在大村南面约500米处与北源汇合。
二、北源。来水有三:潘家村前的泉水;尧山来的山沟水;东干渠多余的水。这些水进入蒙正排洪渠,在王家冲村南分流到陈家-白竹干-大村渠道,在大村南面与东源相汇。
其中一处泉水。
泉水群前的池塘。这个泉水群也有三个月无水。
但这个雨季水量充盈的泉水群的水绝大部分用于潘家、阳家和蒙正村的农田灌 溉,能流进灵剑溪的水很少。
这是东干渠大河支渠八月份水量充足时的情况,水稻收割后,有部分水可补充进灵剑溪。
这是蒙正排洪渠,其作用是雨季洪水时将阳家、蒙正一带的洪水从下梁江排进漓江,也可将部分水引入灵剑溪北源。
蒙正排洪渠的水在王家冲村南可引入灵剑溪北源。
北源流经陈家村东。
往南流经白竹干村后来到大村村口。
沿大村西侧向南来到村南面的小石桥。
小石桥下游100多米处就是北源与东源汇合的地方。
三、西源:来自猫儿山东南侧一带的池塘、洼地的积水。由于城市的扩张,源头两侧现在已被城市房屋所覆盖,没有自然水来源。 建干路北侧水沟,用水泥管将废水引入路南的兴进御园小区。 建干路以南是新建的兴进御园商品小区,水沟从小区正中穿过,被改造成小区的休闲带。
排水沟穿过小区后,在黄莺岩山脚汇入灵剑溪。
观察发现,这三个源头均没有长期而稳定的来水,其中西源流域已变成城市街道和居民区,除了雨水和生活废水,已无任何新鲜水来源;北源和东源从源头到栖霞桥的来水主要有三:雨水、泉水、东干渠余水。雨水集中在三月到九月,泉水多在上游,水量小,无法供应到下游,而青狮潭东干渠在秋冬季节不放水。
以下是东源、北源汇合后干流的情况。从东、北两源汇合处到栖霞桥出口为灵剑溪干流段,春、夏、秋三季两源有水流入,冬季基本无来水。
东源、北源汇合后往南约200米有一个堰垻,叫平头垻,平头垻以上是农田、耕地,平头垻以下进入城区,两岸全是建筑物,冬季河道已干涸。
平头垻下游200米处的桥下。
从电子科大校园西侧来到东二环桥。
流经黄莺岩村。
海鲜市场和理工大学旁边。
花园桥下。
灵剑溪旁的太平里冷家井,一年四季有泉水涌出,但水量不大。
芳香桥下。
六合市场旁的祝圣桥(寻源桥)。
祝圣桥下游。
豆芽岩前。
灵剑溪最下游的一处泉水---豆芽岩,是七星岩地下河的出水口(2011年1月拍照)。
七星公园北门葛老桥下游分流处,右边流向栖霞桥,左边流向花桥。
灵剑溪在栖霞桥汇入小东江。
通过实地考察,弄清了灵剑溪的三个源头,而要彻底解决灵剑溪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三管齐下:一是截源,二是开流、三是管理。 一、截源。即截断污染源头。这项工作管理部门一直在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效不明显。如关停了一些厂、场,在花园桥到冷家桥溪两边安设了排污管道,但仍有酱料厂未搬走,海鲜市场以上污水没有管道收集,即使花园桥以下几百米的污水管道中的污水,因附近没有污水处理厂,最后也只好重新排放到灵剑溪河道中。建议将截下的污水引入污水净化厂。 这是太平里村内河段,河道边建起两条方形水泥管,不知是否为排污管道,走到尽头也没看见污水,不知流向哪里。
二、开流。即在漓江上游开挖引水渠道,引漓江河水补充灵剑溪。据观察,可在大河乡新民村南侧开挖一条三四百米长的渠道,沟通已有的蒙正排洪渠,即可向灵剑溪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来水,这样,不但解决了灵剑溪的缺水问题,还可同时解决朝阳河、湖塘湿地公园的来水,因朝阳河现在也已变成了一条污水横流的河道,而规划中的湖塘湿地公园,也没有稳定的水源,所以,这个工程一旦完成,就可以一举解决漓江东岸城市发展带来的缺水状况,可谓一举三得。据说这个方案早就有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提出了议案,但不知何故迟迟未见行动。 引水示意图。
三、管理。设立管理机构,可将十几年前就已经规划的漓东公园由纸上设想变成现实。建设漓东公园(叫灵剑公园更好),有了管理机构,才能实行有效管理。而当务之急则是把灵剑路的中草药市场撤走,现在那里管理混乱,而且危险极大,头上悬着随时有可能掉下的危石,不要等到哪一天,像木龙洞危石滚下砸死人了再整改就迟了。
设想已有,方案也已经成熟,经济条件也已具备,唯一缺的是行动的勇气、胆略与气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