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晋到唐宋时期,中原人因战乱而陆续南迁至广东广西江西福建一带,大规模的迁徙共有五次。这些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古代当地官员把这些移民户籍登记为“客籍”“客家”,这就是“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围屋形成于客家人的迁徙时期,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这种建筑形式充分利用了南方丘陵地貌的特点,既有南方地域文化特色,又汇集了客家的古朴遗风。
客家围屋从外观上可分为三类:方形,半圆形,圆形。
围屋面积小的几亩,大则几十亩,可供一百到上千人居住。内部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卧室、厨房、库房、牲圈、天井、水井.......俨然一个小社区。
围屋的分布如同桂林的祠堂,稍微大一点的村子就有,有的还不止一个,估计粤桂闽赣的围屋围楼现在还有上万个吧。
我没有专门去看某些著名的围屋景区,只是觉得路边哪个围屋有原始特色的,就停车看看。
第一个是始兴县的刘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