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一日,与一大群退休老年人进行了一次红色旅游,第二站是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个天然石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武篆镇 巴学村,原名北帝岩,距离 武篆镇4 公里,距离东兰 县城38 公里。石洞 洞口宽64 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
1922 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 年9月,广西农民运动的早期领导人韦拔群在毛泽东举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束后,回到家乡—— 广西东兰县武篆镇,创办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在这片红土地上,点燃了农民革命运动的熊熊烈火。1930 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 列宁岩” 。
1962 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此 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 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1977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拨款修缮列宁岩,依照1925年的原貌进行修复,并增 办设立了 陈列橱窗。1978 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题写了“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几字 ,放大后刻在岩洞口。2017 年1月,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列宁岩岩洞深处清泉流涌,水声潺潺,有一条三百多米的隧道直通山后。洞外树木参天,浓荫避日,一条碧绿小河静静向东流去。置身洞口,居高临下,举目远眺,方圆一公里以内的景物尽收眼底,进可攻,退可守,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
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课堂就设在岩洞口的洞内大厅,课桌由竹片拼制而成,竹桌上摆放的盏盏桐油灯,让人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燎原之火。讲坛由泥石垒成,左右有用泥砖砌成的小屋是教员宿舍,门口两侧贴着"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对联,横批上写着"团结、互助、奋斗、牺牲"八个大字。门楣上挂着马克思、列宁和孙中山的画像。课堂的两侧是用竹篱笆围成学员宿舍,后面有俱乐部与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