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论坛

查看: 8945|回复: 7

【杂录杂议】唐代桂州望秦驿及“钓矶”在哪里

[复制链接]

637

主题

2819

回帖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6-4 10: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在桂州望秦驿留下诗歌的唯有柳宗元一人,诗题“桂州北望秦驿,手开竹径至钓矶,留待徐容州。”18个字,给笔者留下两道费解的问题。一是“手开竹径至钓矶”一语的“钓矶”在哪里?,二是当时望秦驿具体地望在哪里?【竹径图】
竹径.jpg
       先说“手开竹径至钓矶”一语。仅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柳宗元既不携刀斧也不乘小船或竹筏,以手代刀斧在竹林中开出一条小路来。如此理解显然错误——柳宗元南行有属弟、表弟等人隋行,还有书僮、仆人等等,砍竹开路的事,柳宗元君子动口不动手可也。
       “钓矶”的释义是指“钓鱼时坐的岩石。”关于“矶” 字,《汉典》给出的说法是“突出江边的岩石或小石山。”
笔者因家住驿前街,认为柳宗元所说的“钓矶”应当指小河和大河(漓江)之间蚂蝗洲南头那些突出水面的石头。
【钓矶图】
钓矾图.jpg
二是当时望秦驿具体地望在哪里?
       明末清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对此有说法,其《读史方舆纪要》卷107载:“城北旧有望秦驿,宋时改为桂州驿,今稍移而东,曰东江驿。”似乎驿站一直在城北,只是“稍移而东”而己。【旧郡城图桂林驿】
旧郡城图桂林驿.jpg
       考之史载,驿名最早见于《旧唐书》,时驿名叫“桂州驿”,之后在白居易的诗歌里叫“望秦驿”,北宋驿址未变,南宋移入城中,见于《静江府城池图》。元代改驿名为“站赤”站址未详。
       洪武九年(1372)因筑靖江王城,需城内西北的桂林驿改建按察司署,桂林驿遂“稍移而东,曰东江驿。”据此图,笔者认为望秦驿具体地望在今中山北路复兴里东口南面,北与递运所为邻。【新郡城图驿所】
新郡城图驿所一.jpg
       沒想到退休后迁居合肥的挚友何成德先生看到我上述议论后,以网名“愚公”说他也考察过望秦驿具体地望:
      “我考察的柳宗元所说的望秦驿是唐代的望秦驿,也是基于其‘手开竹径至钓矶’,只是局限于此,至于望秦驿以后的演变不在考察之列,搞此类考察一要经费,二要时间,三要大量资料,所以我只是受托考察柳宗元所述的望秦驿,而且,我的考察根本不完善,只是走马观花记叙而已。要搞清望秦驿的演变,可能要看看从唐代以来的广西志书,包括朝廷到广西赴任的一些随笔札记,作为官方的驿站,志书有可能记载,各类官员的笔记也可能会写,资料太泛,太难太难。”
       何成德先生是受人之托介入考察的:
     “史载望秦驿系北门虞山侧,当时日本的柳宗元研究专家户崎哲彦教授托我根据他的考证去现场看看,我邀了刘寿保前往。到虞山后,根据柳宗元‘手开竹径至钓矶’的叙述,首先找‘钓矶’,能作为‘钓矶’的地方是虞山庙后面东北侧临江的一块大岩石,然后根据‘手开竹径至钓矶’,我俩找竹子,竹子是根须繁殖,对竹子斩草除根不易,果然在钓矶附近找到了竹子,但竹子不多,现在已无须‘手开竹径’,走遍虞山,钓矶应确定了。然后确定望秦驿的原址,在虞山庙内,从历代建筑的变迁看,作为驿站,虞山庙内的地盘已无可能,因为驿站首先要有若干官员和驿站人员居住的馆舍,其次要有厨房,再次要有马匹的马厩,另外要有停泊船只的码头和存放竹蒿、船桨等一应行船的工具。所以,根据虞山的地理环境和历代建筑的变迁,我们断定望秦驿原址应为虞山庙对面,即虞山庙南侧。当时去看时是货运仓库,地盘很宽,很平,审视周边环境,望秦驿应在此。我和刘寿保又访问了虞山庙的僧人,请教他们一代代对虞山庙周边的传说,他们也认为此地传说有官方驿站,也应该是现在的码头货仓。”——“我拍了照片,把望秦驿和‘手开竹径至钓矶’的考察告诉了户崎哲彦教授。”
       笔者没能见到挚友拍的照片,以定位“虞山庙后面东北侧临江的一块大岩石”而论,有《矇胧桥图》似可供参考。
矇胧桥左有钓矶.png


637

主题

2819

回帖

1万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6-4 20: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虞山庙后面东北侧临江处图
虞山东北角二.jpg

637

主题

2819

回帖

1万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6-5 20: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虞山庙后面的地形地貌是怎样的情况,迄今未见有文献浮出水面。

9

主题

1413

回帖

1万

积分

发表于 2023-6-6 10: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以后虞山庙的地形地貌还是有资料可查的。

637

主题

2819

回帖

1万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6-7 15: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虞山庙后面的地形地貌至北宋发生变化。
北宋崇宁三年(1104)五月至大观二年(1108)王祖道帅桂期间,曾于城北当道穿渠,使其流东接漓江,达于阳江,是为朝宗渠。

637

主题

2819

回帖

1万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6-8 20: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嘉定六年(1213)方信孺为朝宗渠筑石堰一补水和石闸二调控水量。
朝宗渠上有座土桥,元至明初以前无人知晓,万历中有人在一座桥旁掘得一石碑,当时張鸣凤正在撰《桂胜》,研判碑文后说:
“方公信孺至,又为缮筑,然今湮塞巳尽,土人至以朦胧桥呼之。”

637

主题

2819

回帖

1万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6-9 16: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咸淳七年(1271)筑静江府城池毕,以城图摩崖刻石,图中城西未标注阳江,城北见一拱形桥标注为“土桥”,朝宗渠从西北角流经西山一带后汇入老人山北之城濠。

637

主题

2819

回帖

1万

积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6-10 2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虞山庙后面的地形地貌至北宋发生变化,至咸淳七年(1271)筑静江府城池毕,以城图摩崖刻石,其中城北局部图看起来十分费解,有必要另拟专文求教诸网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小黑屋|网站客服|法律声明|论坛APP| 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Guilinlife.com)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 桂B2-2004000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桂林人论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