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国家实施“三线建设”战略工程后,原机械工业部决定建设桂林电力电容器厂(以下简称桂容),并调派了西安电力电容器厂近半数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桂林援建。筹备组对桂林周边地区进行了勘探,以“靠山、隐蔽、进洞”的选址原则下,最终选在屏风山下建厂。
1967年6月1日,桂容正式建厂。由于当时处在特殊历史时期,第一个厂房建在了屏风山的山洞里。那时候的技术人员在这个山洞里开展研发和生产工作,承担起建设中国电力的重任。
直到1969年,新厂才开始大兴土木。为了加快建设,许多干部、工人、技术人员都积极参加施工。大家肩挑背扛,盖厂房,建宿舍,打水井等,他们不知疲倦在这里挥洒着青春和热血,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70年,第一批厂房建设完毕,并在当年6月30日成功研制出第一批共41台并联电容器。1972年6月,桂容通过验收正式投产,成为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首家大型电力电容器厂。
在项目研发之初,只有设备的概念模型,并无详细的设计方案。面对重重困难,技术人员摸着石头过河,画图纸、定结构、试生产部件,就这样一块块硬骨头接连被啃下。
他们为国家电力建设,积极投身于工作的热情中,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建设国家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电容器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5年,全厂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创下建厂以来月产最高纪录,还试制成功串联电容器和充放电万次的军用脉冲电容器等14个新品种,用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设备上。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桂容的发展是快马加鞭,每一年的成绩单几乎都是用“超额”作为标签。在此后的几年,仍然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着快速增长。
1984年,全厂首次实现利税突破千万元。然而直到1988年,全厂利税仅699万元。那时候市场全面开放,原本由国家统一定价的商品开始由市场决定,人们看着商品价格逐渐上涨,商铺里的东西基本被抢购一空,人们什么都抢却没有人抢电容器。
在此时期,全厂坚持依靠技术创新,研发新品适应市场。1988年,成功研制第一套5400千伏冲击电压发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此后多年里,全厂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着快速增长,成为桂林市产值、利税大户和生产经营工作先进单位。
改革开放时期,桂容厂门前的标语以及厂房上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依旧熠熠生辉,成为了激励桂容人投身改革开放浪潮的精神动力。
这是当年桂容幼儿园庆六一儿童节的活动,那时候承载了许多职工孩子的童年记忆。值得一提的是,桂容当年建厂的日子也是6月1日,这样同日庆祝的日子别有一番意义。
那年,那月,时光慢慢地流逝,但植在心中的童年记忆却是永存的,相信他们的记忆不会因为时间而变得模糊。岁月安好,他们慢慢的变老。
历经几十年发展,桂容自行设计的产品荣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其他多项荣誉。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配套出口欧洲及东南亚等地。“桂容牌”产品的技术经济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桂容先后为北京房山变电站、晋京50万伏输变电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人民大会堂、北京地铁和电气化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和重要场所提供产品,获得专业领域的声誉。
经桂林市人民政府批准,桂容通过国有企业改制,于2006年成立了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屏风山老厂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企业完成了从屏风山到铁山园的搬迁、投产。
至今,企业已成为全球规模较大、设备先进的电容器生产基地,并持续为中国电力电容器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从屏风山下到铁山园区,从默默无闻的山洞厂房到全国知名的企业,那些年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至今奋斗不息的足迹。
声明:若干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桂林生活网论坛“涛涛茉莉”的若干照片提供和支持,照片版权为他人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