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响应国家沿海城市支援内地工业发展的号召,桂林迎来了上海迁来的几家工厂,其中便包括金星皮件厂。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一群年轻人从繁华的家乡大上海启程南下桂林,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未来的憧憬踏上了新征程。
金星皮件厂的到来,为桂林带来了先进的制革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上海来的工人师傅,将他们在上海积累的技能倾囊相授,手把手教会了当地工人,极大提升了当地的技术和生产水平。后来,金星皮件厂更名为桂林皮件厂,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皮革制品生产的重要力量。
1967年,桂林皮件厂开始用人造革作箱包的主要原材料先后推出“金星牌”人造革箱、走轮模压箱、人造革服装手套等产品,其美观大方,花色多样且价格低廉,很快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1970年,试制橡胶球和球胆获得成功,填补广西该项目的空白。
随着时间的推移,桂林皮件厂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一件件精美的皮革制品包装成箱,运往全国各地。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上海工人师傅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支边”二字背后的深刻含义,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桂林皮件厂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改革开放后,桂林皮件厂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生产了各式皮箱、皮包、皮手套等多元化的产品体系。1986年开发出用ABS工程塑料制作的报警密码箱系列产品,获自治区新产品“优秀奖”和“百花奖”。1987年转向生产各式男女真皮服装、真皮领带、票夹、表带等产品,深爱客户喜爱。

80年代位于民族路的桂林皮件厂

80年代皮件厂生产车间的工人

80年代皮件厂生产的皮革产品
1989年,桂林皮件厂更名为桂林市皮件有限责任公司,至今继续深耕着皮革制品制造。回首往事,自上海援建以来,皮件厂见证了桂林皮革的发展,也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如今,那些当年的上海青年已经鬓角斑白,他们为这片土地留下的不仅是青春和热血,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支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