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方言中贬损类俚语很多,按功能、意图粗略分类,列举其中一二,与坛友们分享。 一,行为调侃 用取笑的口吻,表示对他人行为的不满,意在提醒或规劝对方。 【图便宜买老牛,三年买两头】 此乃古训,更是警句。实际运用时,既有说笑的意味,又诠释了“买得便宜用起来贵”的感悟,及时敲响“别贪小失大”的警钟。 这里的“老牛”,泛指质量差、价低廉的商品。此俚语警示人们若只图便宜不重质量,则可能招致“事出反常必有妖”。其核心寓意在于提醒消费者警惕低价商品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避免因小失大。 这则俚语有着农耕社会的传统文化背景。农田机械化之前,耕牛是田间作业的主要畜力,其价值不仅在于体力,更在于能长期稳定地驭使。若图低价购入衰颓的老牛,势必导致耕作效率低下,甚至无法使用。 为“图便宜”,将重要的生产工具劣质化,焉不让人笑话。 牲畜年龄愈大体力愈衰,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因而,用不了多久老牛就会不堪重负,还得重新购买,频繁更换,花费更多。 图便宜买老牛,是只贪图表面能尝到的甜头,未能看清使用期高成本的苦楚。因此,“三年买两头”可视为是对“图便宜”的反差讽刺。 若将此俚语延伸警示,可提醒人们不要去冒投机心理的风险。 现实生活中,添置大宗耐用品,若图便宜,低价选购二手设备、家电或车辆,因已有若干使用年限,隐性故障及不可逆的质量问题往往客观存在。后期势必故障频发,维修费用高。还因原有性能打了折扣,使用效果不佳,就有可能陷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式经济困境或恶性循环。 因此,这一俚语是生活经验的精确概括,通过生动的比喻传递了深刻的消费警示。它背后的逻辑思维是: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时,一定要权衡性价比,宁愿花多一些的代价,也要买质优、实用、性能好的商品。避免误入“三年买两头”的尴尬境地。这是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观念和明晰的风险预判,对于现代人的消费行为,仍有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