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福达批发市场旁的熊家村,村中有贡士,举人,进士,熊凤仪的夹石,放置在村中小广场的地板上。
同时有几块龙碑,放置在一起,如此珍贵的历史文物,为何会让它们如此风吹日晒呢?
熊凤仪,在网上查找资料,真的很难找寻,作为一名曾经的科举进士,层层选拔,比起现今的国考,跨度之大,难度系数更不用说。
网上找寻不到什么信息,那么我只能从现有碑刻来看看罗
天承运,皇帝制曰 ,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绩累之遗,载扬祖泽尔能瑞麟,廼知府銜广东粤闽南澳海防同知熊凤仪之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聲,泽畄再世,衍亏裘之,乏绪祜笃一堂,兹以覃恩,贝也赠,尔为朝议大夫,锡之,诰命於 韦修念祖膺荗典,而益励,新猷有榖,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潛德,制曰州府酬庸韦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芬徽,尔阳唐氏廼知府銜,广车粤闽南澳海防同知熊凤仪祖母箴诫,扬芬珩璜表,德職勤内助,宜家各著其贤聲,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覃恩,贝也|赠,尔为恭人於戏播徽音,於丹彡管壹范弥光膺異数於紫泥天庥允劭。光绪伍午闰叁月初叁日。

从简单的碑文,可知熊凤仪一生,也是得到认同,一家都享受“贝也赠”美誉,诰命天下。











明清时期, 南澳岛“西接饶平澄海,东接漳浦诏安,俱不及百里,故闽粤之交也”,是台湾海峡南端的近岸海洋交通枢纽,“前襟大海,后枕金山,屏障内地,控制外洋,大小莱芜之浮屿,远近澎山之列峙,闽粤咽喉,形势之最胜者也”
在万历三年(1575),方在南澳岛设“协守漳潮等处副总兵”,简称南澳副总兵,开始对南澳岛进行军事管辖。统一台湾后,在南澳岛设立“粤闽南澳镇总兵”,简称南澳镇,建制更加完备。南澳镇海防区外部北与福建铜山营,南与广东碣石镇,西与广东潮州镇相邻。南澳镇“统辖镇标二营,兼辖澄海等营。

清雍正十年(1732),南澳设海防同知,置南澳厅,照州县之例建置。长期以来,“澳内向无
文员驻扎,一切民事具附饶平、诏安二县分管。查南澳距饶平、诏安,俱百有余里,中隔海洋,偶遇风阻,即难飞渡,县令实有鞭长莫及之虞,且武员不干预民事,不能通示恩威,宣化愚顽。”因此,兼管吏部尚书事张廷玉奏称:“应添设粤闽海防军民同知一员,驻扎南澳,照州县之例,设立民壮五十名专司督缉,水陆均资查察,申明海洋例禁,盘诘船匪往来,不许夹带违禁货物及窝贩子女出境,凡四澳军、民、保甲、编烙渔船,监放兵饷一切事宜,具归该同知管理。”
广东南澳海防,乃以前广东福建交界之地,驻防主管,南面的海事,就比如郑成功,刘永福等都有在此任职过。现如今潮汕,潮州一带,属于中国南部比较重要的军事之地。
对于一个从同治七年,1868年科考出来的进士,吏部主事,和唐景崧,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差不多同时期。一个南澳海防同知,一个台湾布政使。
如此难得,其功名夹石,却是散落一地,断的断,散的散,而一旁正是福达冷链批发市场,对于这些有历史意义的物件,有关部门最好能做一下修缮保存,避免这些历史见证,被破坏。
虽然历史那个时期,熊凤仪的历史记载内容比较少,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广东粤闽南澳海防,太多故事发生,记载的故事,不便于,公之于众。但是从熊家村里的几个诰封碑,可是看出熊凤仪,还是非常得到赏识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