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桂林橡胶厂大门
在南区铜鼓山脚下,桂林橡胶厂藏着老一辈人的独家记忆。只要和当地上了年纪的人聊起这里,他们的话匣子就会一下打开,滔滔不绝地说起过去的岁月。
那是1956年,当时的建新橡胶加工厂,利民钮扣厂和电安割胶组三家小作坊合并,成立了“桂林工艺合作社联合社胶品制造厂”。那时候条件艰苦,厂房简陋,设备也落后,但工人们干劲十足,每天在机器轰隆声里干得热火朝天。到了1958年6月,厂子成了国营单位,正式改名叫桂林橡胶厂,老桂林人都习惯叫它“橡胶厂”。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天忙完厂里的活,那时候大家都要参加义务劳动。他们有的挽起袖子,扛着砖块去盖职工宿舍楼,想着以后能有个自己的小家;有的拿起铁锹,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来回填坑铺路,就盼着上下班能走得顺当些。虽说累得腰酸背痛,可没人喊苦喊累,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就盼着日子能越过越好。
在1961年,橡胶厂迎来了最风光的时候!当第一批布面胶鞋、长球鞋、力士鞋从生产线上做出来,整个厂区都沸腾了。以前广西人穿的胶鞋全是省外生产的,现在终于能穿上家门口产的胶鞋了!老桂林人觉得特别自豪,厂里的工人更是穿着自家产的胶鞋,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腰板都挺得直直的,心里别提多骄傲了。

桂林橡胶厂生产的系列胶鞋
从那以后,厂里的工人干活更带劲了。1967年,第一条自行车外胎做出来的时候,工人们围着看了又看,笑得合不拢嘴。1969年,硬边自行车的内外胎也做出来了。虽说刚开始厂子不大,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点点啃下技术难题。每攻克一个难关,厂子就更有盼头。
日子一天天过去,橡胶厂越做越大,产品也越来越丰富。自行车、力车、摩托车内外胎成了厂里的招牌货,还成了全国18家重点力车胎生产厂之一。因为质量过硬,在1983年有的产品还拿了广西科技成果奖、新产品百花奖和质量奖。那时候,产品不仅在全国17个省卖得火,还出口到东南亚。一到发货,厂区里货车进进出出,热闹得不行,工人们看着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各种类型的力车内外胎

80年代的桂林橡胶厂广告
到了1989年,桂林南方橡胶(集团)公司成立,橡胶厂成了集团的一部分。1992年,桂林南方橡胶(集团)公司橡胶厂正式挂牌,有了新设备、新技术,年轻工人干劲十足,老师傅也不藏着掖着,手把手教技术,全厂上下都憋着一股劲儿搞生产。
可谁能想到呢?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再路过铜鼓山下,曾经热热闹闹的橡胶厂,早就没了踪影,原地盖起了居民小区。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他们在厂里打拼的日子,和工友们并肩干活的场景,还有看着产品做出来时的那份喜悦,早已成了老一辈人心中最难忘的青春回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