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到泰国旅游,订回程机票的时候偶然看到一个曼谷到香港的航班信息,执飞的是泰国东方航空的波音747客机。
这是享誉全球的一款超大型远程宽体客机,历史“悠久”,据说有次以色列从非洲撤侨的时候一架747搭了1200人。
当时很多747已经退役了,但是我还没坐过。
面对天赐良机,我毫不犹豫就下了单,曼谷到香港300多人民币,起飞时间也合适。
内地人可以凭护照和机票在香港停留一周,不用办理港澳通行证,这次正好可以试一下。



机舱宽敞处还设置有绿皮火车才有的那种金属烟灰缸,太神奇了!
头等舱在二楼,不敢上。
路过商务舱默默地拍张照片。


顺利抵达香港。
入境处发给一张半个烟盒大小的纸片,这就是我在香港的身份凭证。



到香港一定要使用八达通。
地铁、巴士、渡轮、超市便利店等等很多地方可用,免去了身上带一把硬币零钱的麻烦。
八达通不需要身份认证,没有验证码,即买即通,而且到处可充值,我觉得比手机支付还要好,因为它不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就算遗失了也不用担心,不需挂失,大不了也就相当于丢了百把块钱。


我的八达通一天账单

在电视和报纸上无数次看到听到的一些地名,亲眼目睹的时候还是有一丢丢的小激动。






这首歌还记得吗?
我慕名前往,其实是一条不起眼的没什么人的小街道。



到香港第一天是阴天










坐缆车上太平山



叮叮车也叫叮当车,是香港1904年就开始运行的双层有轨电车,因车上配有车钟而不是喇叭,车钟在行驶过程中不断摇晃发出叮叮声而得名,声音不大但很清脆,类似风铃。
叮叮车每公里四站,线路大致在中环--湾仔--铜锣湾--跑马地附近。
很久以前我一看图片就喜欢上了这个古朴又可爱的老古董,到了香港自然是必选项,每次都坐几站,穿越百年时空。








和叮叮车齐名的老古董:天星小轮。
尖沙咀到中环,横渡维港,我每到香港也是必坐。





午夜时分独自一人在旺角老街区游荡,钵兰街的一家小餐馆里我完成了香港食物首秀:一碗汤面。
面条很黄很细很韧,散发着浓浓的碱味,后来我慢慢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味道,几次在广州小巷里的老店铺专门吃过这种碱面。
最近一段时间突然想起了这个面的味道,在桂林四处寻觅未果,竟然有马上坐动车到广州的冲动。

这是第三次到香港,我的小铝银带我去的旺角一家连锁茶餐厅,门口要排队统计菜单,里面墙上全是明星合影和留言。
陈奕迅写到:不到这里等于没来过香港。
40港币套餐,一杯冰咖啡奶茶,一碗烟肉通心粉,一个多士。




我喜欢弥敦道,交通非常方便。
四次到香港有三次住在新兴大厦(第一次到香港的时候我还没使用智能手机订房订机票),香港酒店大多数房间很小,卫生间不到两平米,但是很干净,房价200左右。
老板娘30多岁,第二次入住一进门她就说:我认识你,去年九月来过。

我跟新兴大厦还是很有缘,有次晚上吃完饭坐地铁回旺角,出站听到前面有几个年轻妹纸用标准的桂林话在讲:哎呦,这个新兴大厦在哪凯辣!
我估计她们是刚刚到香港,还没买手机卡,而且不懂得用谷歌的离线功能。
我夜屎了一声:跟我来!
她们订的酒店在我住的楼上几层,五六个人先跟我下电梯挤到我房间参观了一轮。
弥敦道的清晨:


2017年到新加坡,订机票的时候又看了看香港为出发地的航班,有个美联航的波音787:美国飞新加坡经停香港。
这是刚投入运营才几年的新机型,也是宽体远程客机哦!
价格好像还不到500人民币,我即刻落单。
嘿嘿
顺便再讲一下,我只用一个旅行软件,2016年之前我用的是克哪凯网,后面用某猪,不要刻意比较什么的,也不用经常去看行情,因为你永远比不过大数据的算法,觉得合适马上入手就行了。



波音787机舱中部的应急舱门位置好宽


香港机场大巴,没有安全带的。

没人不喜欢的维多利亚港




在中环码头坐船到发哥的老家。






菜市场逛逛.....

2015年之前特斯拉在内地很少,第一次见到这个车是在太平山上的别墅区,中环也有不少,我还以为是新出的什么豪华轿跑品牌(香港的特斯拉身形比较低矮),下山到中环看到这个巨大的T字招牌也不知是何物。

最后一次到香港是2019年12月30号,转机到韩国跨年。
我订了韩国航空公司的香港-首尔航班,300多人民币,同一天广州出发的是800多,其实就算价格一样,我还是会选择香港。
当天依旧住在新兴大厦,那几个月因为某些因素,香港旅游非常低迷,我住的那一晚只花了90元。

2013到2018这几年是历史上出境游最佳时期。
旅游的波峰特征——航班贼多,机票超平,国外食宿便捷,旅行社挣钱,导游咖鲁... ...
我当时读懂了这个波峰,所以十年有效期的护照,只用了五年时间,上面的戳就快盖满了。
在国外,人家更多地以为我是日本人。每当这个时候心里总有点五味杂陈。
2020年,旅游波谷到来,不久我的护照也到了期。





什么时候再去这些地铁站内打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