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院遗址位于灵川县西面,潭下镇庄屋村委庄屋村、沿口村和大泉村委郭田村结合处的金山上。 金山院坐北朝南,北面三面环山,形似太师椅状,南面是一座形如金字塔的独立石山,山高刚与山门平,周围山形地势整体呈童子拜观音状。寺院居于太师椅状的山坳之中,建筑依山就势,雄伟壮观,气势恢宏。周围古树环绕青葱苍翠,环境幽静。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八为朝香拜佛日,香客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往来之人络绎不绝。而接待求神拜佛之人除僧人尼姑外,还有护持寺院的郭田村、沿口村和庄屋村的轮值人员主持管理,安排食宿。香火之盛,闻名于海内外。 金山院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一六四四年),建有山门、三宝殿、寿佛殿、观音阁、武圣宫以及瓦房三十八间。山门中有西天如来佛和四大金刚佛像,威严肃穆,进山门后的走廊上是十八罗汉像,形态栩栩如生。院落的左侧有五层石宝塔一座,巨石一块,石上有摩崖佛雕数尊,石旁有清泉一眼,泉水积蓄在一巨龟形水池中,再由龟嘴中流出。泉水清澈透明,甘甜可口。院落的右侧山崖边,建有五米多高的石城墙。院落周围古木参天,古银杏树郁郁葱葱。从金山脚下山道上山有台阶一千八百余级,山道两旁有仙人坐凳、仙人撒尿、仙人点灯、仙人施酒米洞等景观。 寺院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四清运动是被拆毁夷为平地,僧人尼姑被遣散下山,古木被砍伐殆尽。上山的山道,由于金山及山下的溶洞为部队所用,今金山及山道和道旁景观处,皆已成为禁区,很多已不知近况如何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潭下人侨民港商李映元先生曾捐资近百万以重修金山院,后由于山道要从庄屋村后的金山院东侧的山上修建,庄屋村民漫天要价而搁浅。于是灵川县政府将将李先生的捐款,在青狮潭岩背村的龙岩山上修建了一座寺庙,亦取名曰“金山院”,其谬大矣。 再后来,由于庄屋村民不断出事,于是有人想到了要重修金山院,以祈护佑村民平安,于是村民四处筹资,从其村后的原金山院的东面山坡上,修建了一条简易山道上山,并在金山院遗址上修建了几处简易平房来供奉佛像,并改其名曰“庄屋老金山院”,真可谓荒唐至极与对神灵的大不敬啊。 不过,如今上山游览金山院遗址遗迹,因为古道是禁区不能通行,也只能从庄屋村民所修之简易路登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