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依仁路的中心广场,原来是桂林的老体育场,从95后开始,都己不大知道它的存在了,但50,60,70后对它有着深深地眷念,特别我这个50后,少年时期几乎混迹于此. 1998年底,一声拆除令下,这座老体育场结束了它近50年的使命,带着桂林人民对它的依依不舍离去.
今天突然想起在网上看看老体育场的照片,结果查来査去没有,不知哪位坛友常去图书馆的,或者有此资料,请帮晒晒.
我上的是杉湖路小学,就在体育场边,一放学一帮人就去踢足球,自以为球技不错,一天,不知从哪冒出一帮和我们年纪一样的,自称是"童工队",找我们较量了一场,结果我们惨败,才知天外有天.
后来我爱上了打乒乓球,体育场的西北角建了个乒乓球馆,我一到晩上就泡在那里看高手打球,当时我最崇拜一个个子瘦瘦小小的(六初中的,好象叫孟思平)把广西女队一名主力队员打输了,后来我看见那女的偷偷在哭.
上初中后,我成了校篮球队主力,还去参加了市少体校培训,和颇有名气的肖永昌(俗称肖拜)成了队友,在灯光球场打球,其实老体育场最让我怀念的,还是灯光球场,经常有篮球赛及各种体育表演,给那个年代的桂林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享受.
体育场里值得回忆的趣事真多,有一次看拔河冠亚军决赛,是电表厂对运输公司,电表厂一个个不是摔跤的就是踢球的天津人,牛高马大跟运动员似的,而运输公司却是一帮瘦瘦小小拉板车的,年岁还比较大,十个观众有九个认为电表厂赢定了,谁知一声比赛哨响,连僵持的机会都妹得,那电表厂队就被拉过去了,让人大跌眼镜.
60年代文革前,灯光球场常有外省,市篮球队来桂林比赛,观众总是坐无虚席,比美国佬看NBA还热烈,报社的摄影记者陈亚江都会来抓拍上篮的精彩瞬间,后来换成了王梧生来拍,(两位都是摄影家)可能刚开始不怎么上手,经常那上篮的人落地了,他那闪光灯才啪的闪起,慢了半拍,逗得观众哄堂大笑.........趣事一桩桩,让人回味.
感谢老体育场,尽管那个年代生活比较艰辛(都光着脚踢球),它却让我的少年时代充满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