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541
- 魅力
- 19
- 金币
- 11
- 注册时间
- 2016-9-8
|
清代科举制度各种考试及头衔略考
明清二朝的科举制度,延续了古代千年的选人用人制度,是封建社会知识教育的产物。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普通百姓又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故本文粗略考据,即引以为文,以供参考。
一、童生
古代社会,读书人以参加县级、府级(市级)考试,通过者即为"童生"。
二、秀才
读书人在获得“童生”的头衔后,再参加由省级行政单位主办的考试,通过者为“秀才”。在古代,秀才算是知识分子了,可获得一定特权,如遇县级官吏可不下跪、可免除苛捐徭役等等好处。此外,没有继续深造的秀才亦是乡绅的主要群体。鱼肉百姓,乡间称“老爷”的也是这个群体。因为古代遵循“皇权不下县”,即县级以下的事务就主要由乡里乡绅们协助完成了。
三、举人
读书人成为秀才后,有继续深造意愿的,可继续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书,并参加省级时不时的各种考试。如参加每3年一次的乡试,通过者即为“举人”。这种考试一般由朝廷、中央政府下派钦差大臣主持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吧。考过了叫“中举”,即通过高考,可以去读本科了,查了一下,乡试第1名叫“解元”。照介么说,每个省都有解元,为毛现在通过高考,第一名叫“状元”、“省状元",纯纯就是胡扯。是高中老师无知,还是以讹传讹,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去考究嘛?状什么元 状毛线,就一个解元而已。以后请叫 "解元、解元、解元"!!!大家都有机会读书,其实也没啥的是吧?而且就现在来说,专业决定的更多,而不是解元。当然,古代的举人已经很难考了,实属不易那种,有”范进中举“为证。另外,举人的特权就是,有终生 "会试" 资格,这个比较牛批!
四、贡士
考上举人之后,有的留守地方,可以做一些地方低级别的小官,如文官之类的吧。当然中举之后,应该还有其他的很多好处和特权,待考。当然,当古代的一部分优秀的读书人把进取当作习惯的时候,也就开挂了,可以继续读书、考取功名。这些举人,每3年之后就可以参加一次由朝廷礼部主持的考试,这种考试叫 "会试",即全国各省的举人们来到京城考试,成绩优秀者,通过考试者即封为 "贡士",第1名称 "会元"。是不是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啊 ?当然,没通过的落榜生继续做举人。
五、进士
通过会试,把全国各省的优秀举人们筛出来,选为了"贡士",然后这些贡士们继续读书、继续努力。三年后再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成绩优异者圈定为一甲、二甲、三甲。其中,"一甲"的第1名称"状元",对,你没看错!这才是全国的第1名,叫"状元",而不是你们口中喊的那个"状元”、“省状元",所以,要成为一个行业的状元从来都不容易,全国挑一,现在是直接省里挑一,你们怎么不学校里挑一个叫校级状元,请问有意义嘛?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自然和社会法则。以后请叫他们"解元",而不是"状元"。如果那样的话,既助长他们的不可一世的风气,也廉价了真正的"状元",凡事讲究点 才好!
当然,"一甲"的第2名叫"榜眼";第3名叫"探花"。"二甲"中的叫进士出身;"三甲"中的叫等同进士出身;这些优秀的科举读书人随后被分配到一个叫"翰林院"的地方,即预备干部队伍中去,或被任职京官,或被调任地方去做行政长官,他们当中的人或成为以后的封疆大吏、或成为朝廷的文渊阁大学士等等,或成为朝廷的内阁首辅都有可能。
可以看出,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通过层层的选拔和考试,才上来的,他们是精中选精、优中选优的。熟读古圣先贤、诸子百家、天道人伦,是封建社会一个国家、政府治国安邦的栋梁和基石,为维护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作出了应有的力量。
所以,现代的"高考状元"就是古代的一个"解元"而已,并不是全国挑一的那个真正 "状元”。
(注:上文仅为个人考究,若有出入者,欢迎补充及更正。以飨读者)
|
-
学而优则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