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一乍 2010.07.29
先考一下,鲊字怎么念? 桂林人就晓得了,“赏过茄子鲊妹?好不好逮辣?” 鲊,zha第三声,桂林话念第四声。米粉、面粉等加盐和香辛料拌制蔬果鱼肉的腌制菜。久藏不坏,醇香酸爽,风味独特,历史悠久。 《康熙字典》:“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如葅,熟而食之也。” 《说文.鱼部》:“鲊,藏鱼也。” 《汉书》:“昭帝时,钓得蛟,长三丈,帝曰:此鱼鳝之类。命大官(御厨)为鲊,骨肉青紫,食之甚美。” 《晋书.列女传》:“侃少为寻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鲊遗母。” 《酉阳杂俎》:“安禄山恩宠莫比,其赐膳品,月有野猪鲊。” 《书陆道士诗 苏东坡》:“江南人好作盘游饭,鲊脯脍炙无不有,然皆埋之饭中。” 这些书文俺没读过,网上抄来的。但是俺读过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背一段书哈:“每岁腊中,家家造鲊,有宾客至,则设老酒、冬鲊以示勤。”吃过三江、龙胜、融水等地侗、苗、瑶胞的酸鱼酸肉吗?阔实独特! 通过这些描述推断,制鲊曾经是普遍的食物加工方法,走兽鱼虫,鲜果时蔬,均可为之。黎民百姓,王公贵族,皆而有之。 为什么原来很普遍的一种食品会变得稀少罕见捏? 稀少罕见会不会和平演变濒临灭绝再顺理成章等待考古发掘? 人是不是很奇怪,自己的东西什么时候丢掉了都不知道,为什么丢掉更不知道,是丢掉还是被丢掉更不想知道! “存在就是合理”,我不太能理解,我也不敢跟哲学家蛮横。 但是您说消失也就是活该,我就不干了,至少,我得问个明白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