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节当天,有网友邀约友人到北门市场旁边的铁封山寻访古迹,在山脚寻找一个像火圈形状的摩崖石刻,并意外在消防队后山石壁上发现“桂门山”三个摩崖大字,并发了图片。细看两张图片后引发了笔者对往事的回忆,并认为有可议之处。 先说那张“像火圈形状的摩崖石刻”图。在1958年兴建消防大楼之前,站在李家巷口人行道上就能看见。该图由线条组成,当中“火圈”内有一个“佛”字,圈外佛光四射,佛字里隐约有一人物,下端圈外有一朵莲花,两边及下部刻有砖形线条。该图传达的意思难以确定,但记忆库涌出儿时“观音老母座莲台,十朵莲花九朵开”的桂林童谣,于是推想佛字里隐约可见的人物当为观音老母。 【图一】 更可议的是上山路难走,须攀扶崖壁或树木,而该图下端竟然有只焚香炉,显示有人曾往焚香许愿祈福,事毕留下香炉以便还愿时使用。 “桂门山”三个摩崖大字与“火圈形状”图有一段距离,站在李家巷口人行道上是看不见的,但对“桂门山” 藏有金银财宝的童谣耳熟能详。那时候年少好奇,经常同玩伴们缠着老前辈讲古。老前辈说我们桂林山山有洞,洞洞有宝,我们看不见,勾鼻子蓝眼睛的洋人看得见,都给他们偷走了。老前辈说唯有桂门山藏宝洞里的金银财宝有神仙保护,洋人搬出去时门就自动关上,放下门又自动打开,洋人偷不走只好作罢——这个故事让我和小玩伴们都想找到桂门山的“门”在哪里。 我们不敢爬山,李家巷、驿前横里距山脚太近不好找,跑到复兴里望过去又未见有门的样子。我们问家住泗洲湾的同学,他告诉我们说过马路往城里走到机床厂门口回头看,半山腰上就有个门。我们照办,果然看到一个“门”,“门”下缝里长着一兜树——我心里很困惑,上下左右是悬崖峭壁,洋人没长翅膀怎么上得去?及长,才知道那不是门,而是余靖的摩崖石刻《大宋平蛮碑》,与“桂门山”三大字不在一个方位。 “火圈形状”图、“桂门山”图里都有焚香炉,但香炉的品相不同,摆放的位置不同,用途不同——前者之炉用于祈福,后者用于奠祭亡人。 “火圈形状”图里的焚香炉有耳带底座,外表干干净净,品相不差,可能上过釉,端端正正摆放在莲台下两块岩石当中。
“桂门山”三大字图里的焚香炉看上去较深,有耳有足,沿口有边,颜色为白色,品相也不差。摆放位置不在三大字下,而是放在其右下角的石缝里,或因石缝里的泥土被雨水冲塌,乃致炉身倾斜。【图二】 为何不在三大字下而放在其右下角的石缝里?个人猜想乃因三大字右边的小字里有亡者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