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27042
- 魅力
- 171
- 金币
- 625
- 注册时间
- 2011-7-27


|
我曾经也是格力空调的拥护者,家里买过两台格力空调,办公室也采购过两台格力的大P数挂机,但目前家里多数还是别的品牌。格力销量在过去一直很强,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两年格力在线上的销量是颓势的,线下还算好,不过也不断被蚕食,主要是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在网上平台采买,而且网上优惠力度也大。
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看格力的问题在哪?
一、走量产品偷工减料,只知道动歪心思。
走量的格力云佳、天丽、云锦II 、京爽等1.5P一级能效空调由双排铜管简配为1.6排,但这些空调的销售价位可是在2800-3200区间的,远高于竞品。也许你会说,现在的空调不再拼铜管,通过一系列优化都能获得很好的能耗平衡和制冷效果,AFP值也很好,我个人认为偷工减料就是偷工减料,和3缸汽车一个道理,也许你会说铜管涨价了多少,那为何友商同价能做到双排。现在年轻人买空调不像老一辈,只知道看广告,而是看粗暴的拆机贴了,看有没有双排铜管,有没有电子膨胀阀,甚至要看出风口回风口的温度怎么样。
二、内机设计不思进取产品力越来越拉胯。
好的空调除了外机不简配还要看内机的设计,为什么小米空调卖那么好,除了价格问题还有内机设计。一方面是无与伦比的互联网智能家居生态体验,我家有海尔、美的,小米等联网空调,他们的智能控制体验远远比不上小米的智能控制。另一方面就是送风的设计,有没有防直吹,有没有无风感,有没有天幕风、有没有康达气流,甚至是高端一些的智慧眼(风避人、风追人,分区送风等),有没有地毯热流风这些都是现代空调的体验的加分项(代表品牌有美的无风感,科龙地毯风,小米天幕风、环绕风和微切风,美的也有微切风,以及卡萨帝的多角度送风、还有三菱和富士通的智慧眼以及诺可力X独立送风系统等等,这里避免我是谁家空调的软文)。而小米2000的挂机有格力4000挂机的体验,5000柜机有格力上万柜机的体验,甚至很多是格力没有的。很多安装工人,甚至空调销售都不会关注到空调内机的设计,但空调内机的设计在未来的空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再好的空调硬件性能,没有内机的优秀设计和优秀的软件算法是不会有好的体验,现代空调已经不是讲究凉,冻人就可以了的,要的是舒适的体验感,和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
三、价格越来越贵,部分产品没有高端的命却有高端的价
云锦、云岩等3P走量机型落地破7K,而且很多已经取消冷酷外机,同配置的海尔配备三菱压缩机只需5K即可。而京系列已经达到万元,而万元级别是富士通、大金,日立的主场,格力制热需要电辅热,循环风量只有1200的万元空调,怎能撼动日系在售日本同款本土无电辅热,循环风量1700,甚至搭载涡旋式压缩机的机型。优势也仅仅就是一个10年保修和售后覆盖面。而小米等4700-5200的3P柜机已经拿出松下压缩机,和新风系统的诚意。同级别的海尔雷神系列能少1K。
四、作为所谓的空调领军人物在空调制热和除湿方面完全摆烂
空调制冷好是本分,制热好不好才是本事,作为所谓的空调界领军人物,走量空调制热像闹着玩,上万了的空调制热还需要电辅热加持。啧啧啧,桂林这座冬季湿冷冻骨,春季潮湿无比的城市最能验证一台空调的性能。格力需要好好拆解一下富士通诺可力系列,大金帕蒂能系列是怎么做到的,特别是富士通诺可力Z 1.5P空调能做到8800W的无电辅热的强劲制热能力。也要学习一下小米2000块钱的空调怎么能做到地毯气流的,也要学习一下科龙、美的炫耀等空调怎么做制暖导风。另外就是除湿,学学三菱AHJ、富士通诺可力Z是怎么做到无感除湿的,不会降低温度也不会抬升室内温度去除湿,或者学学美的COLOM空间站系列怎么做除湿和加湿的,而格力的空调除湿功能基本上是摆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