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052
- 魅力
- 205
- 金币
- 107
- 注册时间
- 2006-7-24
南瓜人
|
发表于 2023-6-29 15: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放牛娃”到文学创作者!恭城这位瑶山老人火出圈了
对瑤人老李的印象停留在“莲花镇”、“柿子”、“兰洞水库”等等几个零碎的印象上,一直到我们驱车三个小时来到瑶山身处,真正见到瑤人老李本人时,这一切才拼凑完整起来。
瑶人老李笔下的文字有种魔力,就好像老派作家的行文风格,语言质朴但用词考究,十分擅长用简约的笔画刻画出身边的人物。文字虽然是静态的载体,然而你一但开始阅读他的文章,就会很容易将整个身心沉浸其中,那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好像就展现在眼前了。
瑶人老李不善言辞,他的妻子与他腼腆的性格互补,笑声十分爽朗。
孙子正值小学阶段,他便承担起接送孙子上下学的任务。平日里需要种植果树、修剪枝条、精心养护;到了丰收采果季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柿子不等人,来不及采摘便会烂在地里,每天要到更深夜静才能回家。
瑶人老李的年度总结并不清闲,但仍然保持了一年两百多篇文章的更新频率。
他描写在冰挂季节的桂北山区摘果:“一环的手在向上伸至果枝、在釆摘果子的时候,那树枝树叶上沾留下的雨水,是顺了一环的袖口向内蔓浸。一丝丝冰冷的寒意,瞬时就传感至一环的全身”,让人读罢不禁打个寒颤。
他描写村里的露天电影:“村人早早地洗好澡吃过晚饭,就把凳子搬到电影放映机的前端最好观看位置。男人们抽着自种的旱烟,女人们多是拿着布鞋底,一边穿针引线钉鞋底帮子,口中还和周边的人讲着大白笑话。山娃们一刻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各凳子间、操场内外奔跑嘻戏。”,仿佛一下子穿越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他描写接送7岁的孙子上下学:“一辆辆摩托车,在后座上都是背着书包的少年。同一时段同一道路,十多辆车前后同行,那场面堪比国外摩托车队在比赛。“嘟嘟,嘟嘟”,前行的车辆在转弯处鸣响喇叭,后车也会跟进鸣响。山路崎岖弯道多急,鸣喇叭是给对向驶来的车辆警示。”虽未亲眼见到这样的独特风景,但仿佛已经置身在其中了。
也许你很难想象到,这样一位文字功底扎实、笔翰如流的写作者,习文之有多么崎岖坎坷。在山里上完小学后,就成了放牛娃;在青春年少的时期,脑中激情涌动,便冒出了成为一名文学创作者的想法。从阅读《桂林文艺》、《漓江》等报刊文章开始,从模范别人的文章构思做起,凭着一支笔、一张纸、一枚投票,便开始的漫漫投稿之路。从17周岁涉足写作,到25岁发表第一篇处女作,整整用了8年时间。自这之后,先后在《广西日报》《广西民族报》《漓江日报》等,区内报刊发文40多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纸质投稿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少见,因此瑶人老李带着新奇和陌生开始接触互联网,他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录入文字、编辑、排版,还带着纸质书刊的严谨和工整,两年期间在桂林人论坛发帖六百余篇。
每一片云,每一场雨都与他有关。他用生动的笔触记录了身边人的故事,或许是小姨、伯父,或许是村里热心的年轻人,或许是多年前只有过一面之缘的老妇人,他用文字记录兰洞村的小小变化,今天这里多了个警示牌啦,隔壁村道路硬化啦,村里新建的舞台开台了,总是欣欣向荣的样子。
他会去帮县瑶学会去拍摄被杂草蔓藤掩盖的古石桥照片,会细心记录瑶家的风俗节日“撂节”,会把笔锋专注于纪念兰洞水库修建的壁画,生动地介绍这座深山瑶村的巨大旅游潜力,让没有到过的人,心向往之。
高山不语,静水流深,山间一缕风,送来草木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