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一篇
回顾千百年形成的端午习俗历史,自古以来的桂林端午节通过龙舟竞渡、吃粽子等形式缅怀屈原。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精神层面上,端午节日自古不是龙神祭祀的盛宴,而是以缅怀屈原为主旨,这是中国唯一以缅怀先贤而确立的节日。端午竞渡、吃粽子等习俗历来是纪念屈原,这普通人的常识。桂林的端午节与屈原息息相关,这是历史的真实。 2023年端午前夕,桂林非遗机构及官媒发布的龙舟信息大力强调龙神信仰,竭力回避屈原精神,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与几位研究桂林龙舟文化的学者好友私聊,透露新起的桂林龙舟文化界达成了一个最新的文化共识:桂林龙舟文化自古没有屈原精神的传承,只有独步天下的龙神祭祀。问及龙舟精英们否定屈原的依据,回复是“真正的铁证是此时此刻正在举办的拜龙王活动,哪有半点拜屈原的影子”。说来说去,原来可以用现实来推论桂林的龙舟文化历史。 当今漓江端午龙舟活动的现实情况确实如此,有龙神而无屈原,不可否认。但以现实来推论桂林的龙舟文化历史则有欠妥当。研究桂林龙舟文化历史,应该学习老一代学者的精神,不浮不躁,深入乡村进行全面田野调查,从民间口碑龙船歌中就可以发现证据,从而揭示龙舟文化的历史真相。 桂林自始安以来就是开放的城市,不是中华文明的孤岛,不是夜郎国,容得下来自岭北的文明及节日习俗,桂林端午节及龙舟竞渡龙舟歌的历史渊源就是明证。 官媒渲染桂林龙舟习俗的独特之处是祭祀龙神。如今要将祭祀龙神的龙舟挤占影响巨大的端午节庆,这面临一个绕不过的坎:端午节自古就不是祭祀龙神!龙舟竞渡、龙船歌、吃棕子等等都与纪念屈原息息相关! 为了改变这一历史,唯一的捷径就是从上层建筑下手,否认屈原在桂林的存在,虚无屈原精神,将历史形成的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精神层面掏空,将龙神祭祀填充为桂林端午习俗的精神内核。 进行如此简单粗暴的历史置换,必有原因,据民俗学者好友透露,这是为了近一步突出桂林龙舟习俗的特殊性,不与他省有任何雷同。其目的一是为了打造独特的漓江实景龙舟文化旅游项目,二是为了推动“桂林龙舟习俗”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出发点非常好,无可非议。 唯一感到忧虑的是,为了突出特殊性,提高“桂林龙舟习俗”档次,需要排斥屈原,虚无端午,目前仅靠共识圈的“现实”依据显然不足以服人,需动员民俗文史学者从史料寻找依据,改变桂林端午习俗的精神内涵。 特别忧心的是我敬重的学者中也有老师持“共识”观点,故勉为其难,作《桂林端午龙舟竞渡的起源与演变》、《由桂林龙船歌说起》两篇陈述史实、表达个人观点,并借此与好友探讨。 作为文史学者,研究历史应持客观态度,发掘历史、尊重历史,即使再正确的目的也不应违背历史。曾有民俗学者从功利出发演绎历史,桂林米粉一跃远去,到了兴安秦朝,教训惨痛,当引以为戒。类似从功利出发而编造桂林历史的实例还有不少,来日再为文探讨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