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的热爱家乡母语的一番良苦用心点赞! “地方方言却如同文化,历史遗产一样,需要我们去维护和保留它。”这话说得好。讲得出“公母阿(ǎ)诶(ūi)”,你应该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桂林人。 要维护和保留桂林话,我认为除了读音尽可能准确,还应该尽可能规范点用字。 像那些“肥克”、“妹得”、“死马”...我觉得这些奇葩语言不是在弘扬地方方言,简直就是在糟蹋桂林文化。或许他们认为桂林是一片语言孤岛,不屑于用汉语规范字,专检谐音替代字,不吝奇葩。 其实,哪一片土地都不能自发长出独自语言。桂林话既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自身从本土长出来的独苗。桂林是座移民城市,汉民族向岭南迁徙了2000多年,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岭南,并开发了这块蛮荒之地。 因此,桂林话本就属于北方语系,与普通话语音相同,语根相近,部分语调不同而已。用字完全可用规范汉字。只要你是听得懂也说得出桂林话的人,见到“回”、“去”、“没”、“什么”...这些字,完全不影响你用桂林话把它们讲出来。 至于桂林话的方言用字,其实大多数都是有的,铅字印刷时常见于报端。电脑印刷后,电脑系统收录了绝大多数汉字,只有少量没收录的汉字得不到支持而已。但只要懂得,手写没问题。 比如,你那几个举例。diǎ起,桂林方言就用这个“摕”( diǎ); gǎi 起,桂林方言就用这个“吤”( gǎi);wō,更是完全可用这个“窝”( wō),嘎子wō ,本就是汉语的胳肢窝。Děn,本就是通用语“扽”。 你说:“追根溯源说某某方言来源于外地,而否定它是桂林方言,还真有点无稽之谈。”还真有外地方言成为桂林方言的例子,并非无稽之谈哦。像“岩岩合适”就源于粤语的“啱啱合适”;满(子+兑)仔就源于潮汕话的屘(man)崽。 不揣冒昧,啰啰嗦嗦道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对之处,尚希不吝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