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714
- 魅力
- 3
- 金币
- 69
- 注册时间
- 2011-7-30
|
抗战时期,为避日寇,1938-1944年底,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地质所、心理所迁至桂林,大批学者专家集聚雁山良丰一带落脚,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开展研究教学,留下诸多史迹。最近网上看到中科院物理所九十年所庆文集,有多篇当年亲历者或后辈回忆在桂林的经历,实为遗编坠简。
https://mp.weixin.qq.com/s/t94e0Vo2cDMNxwACeAVPJQ
我和物理所
原创 周中治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2018-08-18 10:03 北京 听全文
(周中治口述,胡欣记录整理于2012 年5 月)
我14 岁左右在隶属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无线电厂技工学校学习、做学徒,工种是模具。“抗战”爆发后我和全家人一起逃难到长沙,又到广西。大概在1941—1943 年间,我考入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厂,考试题目就是做指南针的指针模具。
那时物理研究所的工厂有十几个工人,在桂林城里的四川会馆摆开摊子生产,有玻璃工、磨工、模具工、金工等。工厂可以制造很多仪器,批量生产,卖出去挣钱。给所里做的仪器如电磁铁等,是研究人员自己设计的。工厂的负责人是程兆坚,他能指挥大家,自己动手不多。程兆坚有个堂兄弟程叔方也到我们工厂做学徒,那会儿我已经是师傅了,但程叔方比我年龄大。
当时丁燮林是所长,研究人员还有施汝为、何寿安等人。所长和研究人员都在乡下,逢年过节他们到城里来,就在我们这里落脚。
1944 年物理研究所从桂林往重庆迁的时候,丁燮林给我们开会说明经费困难,不能带大家一起转移,他用卖汽油的钱给每个工人发了3 个月的工资,遣散了。研究人员大部分去重庆,程兆坚兄弟也跟去了重庆。我是自己设法到达重庆,这时无线电厂也转到了重庆,于是我又回到无线电厂工作。物理所在重庆北碚时我去找工友们玩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