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8367
- 魅力
- 0
- 金币
- 6216
- 注册时间
- 2022-10-21

|
和南岳山人《过芙蓉石》
倪郁
天柱凌空接碧霄,风霜刻尽古今遥。
摩崖壁字藏清韵,此景长留引客描。
2025.08.10《和南岳山人《过芙蓉石》》欢迎点此查看更多内容。
过芙蓉石
南岳山人
芙蓉一柱屹花桥,岁月沧桑万物骄。
桂海碑林犹备致,今人可让后人瞧。
诗友点评:芙蓉石位桂林七星景区花桥头, 此石高约十米,为天然石山,又称 “天柱石”,诗作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在意象承接与实景关联中形成了巧妙的对话,值得细品:
先看南岳山人的原作《过芙蓉石》:
首句 “芙蓉一柱屹花桥”,既点出其 “芙蓉石” 之名,又以 “屹” 字立起这尊十米天然石山的挺拔之态;而 “花桥” 正呼应其具体方位,让 “芙蓉一柱” 的画面锚定在实景中,鲜明可感。次句 “岁月沧桑万物骄”,由石之静联想到岁月之动,这尊历经风霜的天然石山见证 “沧桑”,却又在时光里与周边万物共显生机,“万物骄” 暗含自然与时光共生的昂扬。第三句 “桂海碑林犹备致”,聚焦石旁 “碑林”—— 作为景区胜景的一部分,石刻的 “备致” 为这尊天然石山注入人文肌理。末句 “今人可让后人瞧”,以直白语道出景致的永恒价值:今日所见的芙蓉石与碑林,亦能留待后人共赏,藏着一份对时光的坦然。
再看倪郁的和诗《和南岳山人〈过芙蓉石〉》,其巧在 “呼应” 与 “深化”,更暗合 “天柱石” 之别称:
首句 “天柱凌空接碧霄”,以 “天柱” 直点其另一名称,既呼应原作 “芙蓉一柱”,同写这十米石山的高耸;而 “接碧霄” 更拓开空间 —— 结合其实际高度,将 “凌空” 的雄奇具象化,比 “屹花桥” 多了几分仰观的壮阔。次句 “风霜刻尽古今遥”,呼应 “岁月沧桑”,“风霜刻” 既写天然石山被时光雕琢的肌理,又暗合 “古今遥” 的时间纵深,比 “万物骄” 更侧重历史的厚重。第三句 “摩崖壁字藏清韵”,对应 “桂海碑林”,“摩崖壁字” 直指石刻本体,而 “藏清韵” 则从 “备致” 的形态美深入到文字中蕴含的雅趣,让这尊天然石山的人文内涵更显细腻。末句 “此景长留引客描”,呼应 “今人可让后人瞧”,“引客描” 从 “让后人瞧” 的被动留存,转为主动吸引游人驻足、描摹、传颂 —— 这尊兼具 “芙蓉” 之秀与 “天柱” 之雄的石山,其生命力因游人的互动更显活泼。
两首诗皆以这尊十米天然石山为核心,原作胜在平实中见实景生机与传承,和诗妙在拓展中显 “天柱” 雄奇与人文韵味。一唱一和,既守一脉意象,又各展笔意,共同勾勒出芙蓉石(天柱石)兼具自然之壮美、历史之厚重与人文之清趣的多维面貌,让读者在诗中可感其形、可触其史、可品其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