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论坛

查看: 420|回复: 0

月明还需中秋时

 关闭 [复制链接]

226

主题

591

回帖

8723

积分

2022年度人文达人

发表于 2025-9-28 1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月明还须中秋时-----漓江边的往事
   1969年,文革高潮已过,各地造反派与保守派之间带有个人与团体权力利益的残酷斗争,终于在有人拉偏架的帮助下分出了雌雄,其结果是,造反派被关的关,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贬职挨批,强迫劳动那是最幸运的了。地、富、反、坏被列为专政的对象,文化的命真的被革了,许多现在看来价值不可估量的文物,历史遗址遭受到彻底的破坏,贫穷与穿草鞋成为时尚,但道德在社会民众中尚存,中国文化,传统文明,维系民族根基的习俗,就像一个巨人,浑身被射满了弓箭,皮肤与肌肉在腐败,一块块的往下掉,但依赖着尚存坚韧与强壮骨骼的支撑,仍然屹立着,在那个大家都贫穷,连小偷都偷不到东西的时代,由于没有差异的比较,生活在几乎一切都公有的环境中,大多数人并无太大的精神苦闷,一切都有计划,每人每月吃多少粮食,多少油,多少肉,穿多少布都凭票供应,住房也是由房地局及单位分配的。全民都在政治中,开会,学习,喊口号占用了大家的精神世界。
   在这特别的历史时代,我们邻居沈瞎子的命运反映了文化的被革命及无数被专政对象的悲惨人生。沈瞎子正名沈X松,女,1969年估计年龄54岁,丈夫李X年62岁,膝下无子,其丈夫李X年因属于造反派,被抓坐牢2年,得了肝病,专政机关怕他死于牢中,又不愿负责治疗,将其提前释放,看到他的形象是枯瘦如柴,驼背,眼神暗淡无光,时至夏日,老人每日赤膊上身,裸出黄绿色的皮肤,现在分析应该是肝硬化晚期,听母亲说,李老先生解放前可是大资本家的出生,又据说是清代李鸿章的第N代子孙,年轻时家道显赫,汽车成行,一幅少爷公子相,风流倜傥,交际舞跳得旋风一般,在银行里是有名的麻将高手,也是业务能手,可以双手打算盘。尽管落此窘态,打照面时,父亲对他仍然按旧式银行同事习惯礼节相待,称其老李。现在李老境况如此,既不能对邻居社会有任何价值,更无人理睬,在我的印象中,见他每日挪步到面向漓江边的宿舍大门口,背靠于木门,遥看漓江及过往行人街景度日,在往日叱咤于江湖的回忆中,打发日子,一天一天的向天国走近,终于有一天,他再也没有起来,出现在门口,他病死在床上,被银行几个“四类分子”抬走了。我们唯一庆幸的是,几天前,我家母亲在做煎饺时,沈瞎子站于母亲一旁,咽着口水,看了半天,对我母亲的手艺讲几句毫无意义的赞扬话,母亲看出其想要又怕被拒绝的尴尬,主动让其拿碗来给她夹了几个,拿回去与其丈夫享用了,也算让他在临走前,体验到人世间尚存一点人性,一点人心,一口美食。后来,有一次我走到面向漓江边的宿舍大门口,也想观景一会,忽然想起这是李老先生的地盘,对木门仔细一看,由于长期被人赤膊依靠,木门已经被汗迹浸印出了一个油腻腻的驼背背影,吓得我好长一段时日绕道走旁门进出。
   丈夫去世后,沈瞎子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每日在这个四面高墙位于滨江大道旁的银行宿舍内蹒跚而行,无论冬夏,身上永远不穿内衣,着一件起垢的破棉袄,麻绳系腰的单裤,成了一个游魂。沈瞎子,因高度近视,戴一副瓶底厚镜片的眼镜,又患有右上眼睑下垂而得名,她出生于大家闺秀,民国时代北京燕京大学毕业,曾几何时,家中佣人、丫鬟、厨师、杂役成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琴棋书画,吟诗弹唱,看戏品茶,往来无白丁,交友必显贵的生活。解放后,穷人当家作主,沈瞎子成了银行家属,煮饭、洗衣、打扫卫生等一任家务均由保姆包办。文革以后,家道中落,没了保姆,沈瞎子生活能力极差,全然不会料理家务,过着只要饿不死,冻不着就将就着的生活。当时宿舍四家公用一间旧砖瓦房做厨房,沈瞎子在我面前表演她独到的煮面技巧,她很得意的告诉我,判断面条是否熟的方法是,在沸腾的锅中,用筷子挑几根面条甩到墙上,如果面条能粘到墙上,就说明面条熟了,再加点酱油,猪油即可美食一餐,在她的灶台上方的墙上,在长年柴火烟熏黑的灶墙底色上,挂了无数根不同时间段粘上去的面条干,形成各种图案,真有点像天然面条画艺术的呈现,沈瞎子露出了难为的笑容,对我说,你看,已经做出了许多“成绩”。沈瞎子极少买菜,也很少做饭,几乎餐餐面条度日。由于,不理家务,还养了一只猫为伴,有时经过她房间门口,从门缝看到她床上铺盖也是渔网般的棉絮,她的生活几乎与猫相当,房间常年门窗紧闭不通风,房间里永远都充满了由猫便味,食物馊味,衣物霉味及汗臭味组成的混合气味,这可害惨了隔壁邻居,我们当时隔壁那是真正意义的隔壁,一间长方形银行解放前原来放票据的大仓库,用竹篱笆披灰隔断成16-20平米的房间,每家一间,人口多的加一小间,那家放个屁大声点,隔壁都能听到。沈瞎子不能打理家庭及维持基本体面生活,浑身散发出一股臭味,更谈不上与人交往,处理各种人情世故,尽管曾经学富满车,生活上等,但在现实社会中难以生存,被周围众生所不齿而被唾弃,落入一个不值可怜的社会乞丐地步。沈瞎子也曾在滨江大道旁,由一所庙宇改成的滨江小学任教,当小学算术老师,按理凭她的学历知识背景,应该胜任有余,但不知是否大才小用,只懂高等数学而不能浅出的讲清加、减、乘、除,还是不善与冥顽小童打交道,以及不通人情世故自认清高与同事间水火不容,亦或是对各级领导不恭,总之,勉强干了一个学期就被以各种理由清理出教师队伍,从此失去生活来源。对于沈瞎子的好恶程度在邻居中的表现还是有所区别的,对其讨厌及有意打击的态度由与其住处相邻的远近、势利眼程度、家教修养、个人性格、品质、年龄、社会地位等决定。总的来说,都讨厌她,但有的人采取不大在意,一笑了之的态度,有的人是恶意相向,落井下石,难得的是,我的母亲对其尚怀有同情之心,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宿舍在位于两栋仓库改成的主房间有一条水泥硬化通道,两栋房屋连接处地势较高,两面都是由于经常倾倒生活用水,长满青苔,非常湿滑,某日下午,正值春季,天降大雨,母亲在堂屋做饭,我正在一旁高兴的欣赏着雨点打击着对面矮屋瓦面的声音,我从来就喜欢下雨的感觉,忽然,感觉母亲拉了我一下,轻声对我说,“你去把她扶起来,她跌倒在那里了”我走到堂屋门口一看,在倾盆大雨之中,沈瞎子还是穿着她那招牌式的破棉袄,在湿滑的斜坡上挣扎,爬起来,又跌下去,浑身湿透,打着冷颤,用标准的京腔普通话,不时啊!啊!痛苦的呻吟着,母命难危,我只好,心一横,冲进雨幕中,双手一把将她托起,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此时的她非常轻,大约只有50来斤,还要加上她那身衣物。在人世,对于沈瞎子来说,生活基本没有任何乐趣,除了遭受白眼,唾弃之外,她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作为生活的对照,让周围的人在看到她时,觉得自己还不像她如此凄惨,而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或者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材料,你看,如果不爱干净,不勤快,你以后就像她一样……。沈瞎子在贫病交加中渐渐的衰弱下去,对于周围普遍的漠视与厌恶,她已经习惯了,在她内心仍然集聚着反抗与报复的仇恨,狗急跳墙,羊急咬人,但是,她已无法,无力向周围势力进行有效的反击了,杀人,放火,下毒之恶劣勾当,由于动手能力极差,又加之她所受的良好教育及出生而不可能。于是乎,她在寻找一切机会,孕育着报复手段。在当时,全宿舍几十口人公用一个厕所,两个蹲位,我有一个怪习惯,每到遇到心烦的事就喜欢往厕所跑,一来解决内急,二来在厕所中思考人生,经常一呆就是半把个小时,一天晚上,9点左右,静夜无声,我由于无端苦恼又跑到厕所考虑几个人生大事,忽然觉得门外有动静,缓缓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在厕所门外传来几声冷笑,嗨!嗨!吓得我赶快把厕所门栓扣上,接着就听到有人在关厕所灯,厕所电灯是拉线开关,几天前开关盒盖就已经坏了,拉线受潮走电,关灯者每拉一下,被电一次,挨电得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听声音,我判断出是沈瞎子,她是在实施对仇人的报复,经过5-6次的尝试,最后一下,沈瞎子冒着触电身亡的危险,终于把厕所灯给灭了,搞得我在厕所中陷入一片黑暗及恐怖之中,心情相当复杂,即感到沈瞎子的可恶,又觉得她可怜,她拼尽最后一点精力实施的报复性破坏,还找错了对象,把我这曾经救过她的人当成了仇人。这件事后不久,沈瞎子几日没出她的窝,默默的离开了人世。几周后,他空出来的房子被新放出来的造反派,我们原来的老邻居一家住了进来。
   沈瞎子的人物事件,我不说,再也不会有人提起来了,她给予人们深刻的启迪,人不怕穷,就怕没有志气,一个家族必要人丁旺盛,家庭中的家务并非小事,只有齐家才能生存。人与动物一样,具有社会性,动物种群达不到一定数量时即将灭绝,人也一样,要形成一定的小群体,建立好生活的微环境,相互依存,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此,沈瞎子式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漓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遭受到不断地,不可逆转的蜕变,儿时的漓江,鱼虾富饶,水源充沛,清澈见底,我怀念在漓江中航行的小火轮,后面挂着一艘艘木船,汽笛声声,波涛宽广,每天晚上,鱼灯时隐时现,每逢中秋,一轮明月从对岸的七星山后冉冉升起,挂在中天,俯瞰着桂林从古到今的时代变迁,见证着小民与达旦贵族在这四季分明的土地上,上演的一出出人间悲欢离合,生生息息,惟有不变的是命运多揣与两岸的俊俏奇峰。人喜爱自然,自然的山水,自然的感情,自然的激情,自然的亲情。离开这些,用自然换物质,用造假骗名誉,终将得不偿失。上世纪80年代以前,漓江水从未见不足,更不会干枯。时代进步了,漓江变浅了,鱼虾不见了。青菜与猪肉由于化肥与含激素的饲料而失去了香味,我们仍然不屈不挠的生活着,只是淡化了家庭及街坊邻居之间的亲情与那份朴素得如同素描般相依为生、相依为趣的记忆。

漓江永济桥

漓江永济桥

80年代漓江

80年代漓江

70年代解放东路米粉店

70年代解放东路米粉店

70年代滨江大道的孩子

70年代滨江大道的孩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小黑屋|网站客服|法律声明|论坛APP| 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Guilinlife.com)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 桂B2-2004000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桂林人论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