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国庆第一天,我们竟然跑鼓楼那边去了。因为中午要去吃“泮芳春煎饺”,每次都排队久,但我们就是爱吃。有娃后的小长假我们基本不去外面旅游的,就在杭州各处逛逛,家门口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周末去旅游性价比更高,人也少些。 这天太阳不大,还是很适合闲逛的。吃完后登到鼓楼上面玩了,这里来了这么多次,还是第一次登上去呢,给我们带来了小惊喜。对于游客来说,鼓楼一带是来杭游玩的打卡地。对于老杭州来说,这里是满满的童年回忆。多少杭州小伢儿,以前是在这一带的老墙门里长大的啊。
鼓楼位于吴山东麓、中山路与望江路相交处,旧名朝天门,元代更名为拱北楼,明代先后更名为来远楼、镇海楼。朝天门为五代吴越王钱氏拓筑杭州城时所建,为吴越时期杭州罗城城门之一。朝天门既可藏兵又贮钟楼,在当时起到了城防和报时的双重作用,故有“鼓楼”之称。
鼓楼最为风光的年华是在南宋,御街(又称天街,今中山路)从其下过,当时有“前朝后市”一说,即是“朝”(南宋皇城,三省六部)和“市”(市井百业)的分水岭。古时朝天门与吴山并峙,门楼周边视野开阔,是登高望远的地理高点。
鼓楼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过了千余年的历程,它见证了钟、鼓的发展和演变、朝代的更替和城市的变迁以及时代的发展,是城市历史文明的一种见证。
我刚认识可可老公的时候,他就跟我聊过杭州的一些往事。让我对杭州有了更多的了解,但让我惊讶的是,他不大去西湖玩的,说杭州人不太去西湖的。 他还说小时候印象的杭州城,并不是现在那些主城区,而是杭州那九扇门门内的杭州。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环城东南西北四条路围起来的杭州,为什么叫环城路,那就是环城路外面的都是城外人。
他小时候去奶奶家玩,就听父母说是进城了。一到周末,奶奶家就特别热闹,8个子女都要带着孩子们去的,这是家里的大事,也是爷爷生前定下的规矩。 我也想起了我的奶奶,她还在的时候,大家十几口人住在一起如此热闹温馨。她去世后,大家都搬出去住了,但感情还是很好,常会聚餐玩耍。我跟哥哥姐姐们的感情也好,现在的孩子以后估计难体验到这种大家庭的乐趣了。
从鼓楼入口走上去后,发现上面开了个“特美茶馆”。坐在这喝茶聊聊天,看看下面的人来人往,还是挺不错的。这次国庆带娃出门玩,给可爱悠穿的汉服,这套衣服我很喜欢,像是给自己的小时候穿一样。谁让你跟我这么像呢,家人朋友们都说你是小版的我。
在城墙上穿着汉服拍照很特别啊,中国小伢儿穿汉服就是好看。但我们这次要赶时间,就不坐了,以后再抽个时间来这喝茶吧。在鼓楼上面可以远眺杭城美景,而且在上面这个角度拍“望仙阁”也很好看呢。从鼓楼上面走下来就能看到一楼的文创馆,这里以前是“南宋记忆体验馆”,我还专门进来参观过。
下午我们去了趟南宋德寿宫,出来后就去“新周记”吃饭了。因为去得早,不用排队就进去了,之前都是得排队很久。吃完后又登上鼓楼看了下夜景,有人在放孔明灯,不是放飞的哦,是有绳子系住的,大人孩子们边玩孔明灯边拍照。
说真的,望仙阁、孔明灯和月亮一起入镜真的超美。陆陆续续有人上来拍照,我也是第一次欣赏到了鼓楼上面的夜景,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望仙阁的美。
之前专门去打卡了“晓霞弄”,沿阶而上,在某处回头眺望时,可以看到不远处的望仙阁,这个视角绝了,身处其中像是穿越到了日本奈良,这个就是它的网红打卡点。我看到陆续有人慕名而来,就为了拍这个镜头。
如今我登上夜晚的鼓楼,才发现这也是观赏望仙阁夜景的绝佳之处。望仙阁是中山南路一座标志性宋式风格塔楼,建于南宋手工艺遗址之上,兼具历史文化展示与观景功能‌。
就在鼓楼对面,毗邻中河高架桥,周边有胡雪岩故居、吴山城隍阁等景点。好像也是可以登上去的,下次去望仙阁上面看看。
吃完晚餐后我们顺便去了河坊街,饭后散步了,一路走到了吴山广场。那里有“山野牧歌”,是表演和市集,包括非遗巡游、月亮装置、牧歌市集、牧场游园和音乐表演。我们国庆第一天不出杭州也能玩得很嗨啊,看到了不一样的鼓楼,去看了南宋书房,还逛了南宋德寿宫,让悠宝也感受下国庆中秋双节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