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5-16 14: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生丽质难自弃
桂林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5月11日 来源:桂林日报 本报记者 杨湘沙 文/摄
972年,桂州正式进入了赵宋时代,而这个赵宋时代,按照学界的考证,桂州在岭南的地位和各方面的发展,要比盛唐时更上一层楼。
北宋初年,赵匡胤弟弟宋太宗为方便管理,也是将全国划分成道。当时共有十三道,即河南道、关西道、河北道、河东道、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陇右道、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南东道、剑南西道、岭南道。这个时候,广东和广西还没分开,全部属于岭南道。道,是唐朝的制度设计,各道长官为观察使。
到997年,始定天下为十五路: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河东路、陕西路、淮南路、江南路、两浙路、福建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西川路、峡西路。这个时候,广东和广西终于分开了,自成一体,而且,从当时的地图来看,广西的疆域明显要比广东大,因为偌大的海南岛,此时也在广南西路的辖下。那么,作为广南西路老大驻地所在的桂州,它的重要性显然比唐朝更加显赫。
1020年,宋朝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增至了十八路, 1074年,机构再次扩大,增至了二十三路, 1105年,徽宗将京城开封府设为京畿路。至此,大宋天下共有二十四路。
资料记载,宋制,路在朝廷之下,州、县之上,承上启下,位置显赫。每路有四套班子,设有四个司:转运使司,简称漕司,长官为转运使,负责财赋;提点刑狱司,简称宪司,长官为提刑官,负责刑狱;提举常平司,简称仓司,长官为常平使,负责仓储;经略安抚司,简称帅司,长官为安抚使,负责军事。
这四套班子四个司都是中央派出机构,各司长官也并非地方官员,而是京官。在地方,四司之上并没有领导机构或个人,四司分别对中央相应部门负责。如此设置,路的财、政、刑、兵等分属不同机构和个人掌管,互相尊重,但也可以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权力中心,也就不会对中央构成威胁。四司长官中,以转运使最为显赫,地方财政赋税都掌握在其手中,并由其转运到朝廷。
平定侬智高的是狄青。狄青这一仗打完后,“诏狄青分广西邕、宜、融为三路,用武臣充知州,兼本路安抚督监,而制经略安抚使于桂州”。按照本地学者的考证,到了这个时候,真正的老大,已经不是四大班子中的转运使,而是握有兵权的帅司老大——经略安抚使。
经略安抚使多以文臣充任,又兼掌军事,故一般称为帅臣,而桂州,就是宋朝时帅府所在地。桂州,就此成为广南西路的帅府所在地,这种地位,显然已经比唐朝时更为重要。
宋代的桂州北连湖广中原,西通云贵大理,南达雷琼交广,既是广南西路的帅府所在地,也是水陆交通枢纽。
有宋一代,驻扎桂林的帅府成为广西最为重要的军事机构,虽然名称偶有变化,但其职权、地位始终没有多大变化。这个时候,在桂州乃至广西主政的老大,已经从当年的被贬官员变成了真正拿得起、有担当且正当年的实力派官员,这些官员的到来,显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桂州的经济文化军事发展。广南西路和帅府的设置,让桂州由一个岭南郡县小城,跃升成了广西会府,变成了岭南大都会。
这篇文章可见,从997年开始,桂州~桂林已成为广南西路~即今广西的会府、广西最为重要的军事机构帅府所在地——1000多年前已是岭南大都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