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论坛

再说“马武”

查看数: 19142 | 评论数: 46 | 收藏 2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5-6-9 09:34

正文摘要:

早年间,打工者在桂柳地区有个统称叫“马武”,还为此衍生了一个“财马武”的俗称。那么,“马武”之说是贬还是褒呢?它的来历你晓得吗?去年岁尾,“小柴门”坛友在论坛回帖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趁着给他的回帖, ...

回复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9-16 14:49:08
Catherine660 发表于 2025-9-16 11:18
我给你打赏了个红包哦!请在APP查看

谢谢!
Catherine660 发表于 2025-9-16 11:18:09
我给你打赏了个红包哦!请在APP查看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7-3 14:53:51
笑语阑珊 发表于 2025-6-19 15:22
正确,字典类工具书,必须经过权威校正,不允许存在错漏,这是保障语言规范性和知识准确性的重要原则。

是的,你说得对。人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共识“字典、词典类工具书,必须经过权威校正,不允许存在错漏,这是保障语言规范性和知识准确性的重要原则。
笑语阑珊 发表于 2025-6-19 15:22:12
正确,字典类工具书,必须经过权威校正,不允许存在错漏,这是保障语言规范性和知识准确性的重要原则。
笑语阑珊 发表于 2025-6-19 15:22:07
正确,字典类工具书,必须经过权威校正,不允许存在错漏,这是保障语言规范性和知识准确性的重要原则。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7 08:49:41
mqy 11 发表于 2025-6-14 09:54
你这个解释,更像是客家话,“马该”的音,就是“干嘛”,而以前平日里,说的湖南马嘎,是人们对一个地方 ...

客家话我不懂,湖南话里的“吗嘎”确实就是“什么”的意思。“湖南吗嘎”并非某些人对一个地方人群的形容,而是以此作为湖南人的别称,能够听出其中蕴含的轻蔑之意。

不信你找湖南人问问,喜不喜欢人们叫他们“吗嘎”?我敢说,对此称呼反感者必定占多数。
mqy 11 发表于 2025-6-14 09:54:51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0 09:57
“吗嘎”是湖南话,询问句“什么”的意思?“你讲吗嘎?”就是问“你讲什么?”;“做吗嘎?”就是问你在 ...

你这个解释,更像是客家话,“马该”的音,就是“干嘛”,而以前平日里,说的湖南马嘎,是人们对一个地方人的形容,因为湖南人在广西都能看到他们勤劳吃苦耐劳的样子。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4 09:23:57

互相学习。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4 09:22:15
缓冲99 发表于 2025-6-10 17:50
传统桂剧里面还有不少类似“财马武”这种因剧目或表演相关元素形成的词汇,比如:桂林话“扯板路”,桂林方 ...

早几年,论坛上有人发了与你相同的论证:认为“板路”源于桂剧。
现实中,""""确是桂剧艺术体系中的核心术语,源于桂剧音乐的板腔体结构。其中""与“眼”,是乐队打板敲打击乐给出的节奏。""则指的是南路和北路两大声腔体系。桂剧的声腔音乐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以弹腔为主体,而弹腔又分为南路(二黄)和北路(西皮)两大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
“板”与“路”共同构成了桂剧独特的音乐框架和艺术表达方式。从专业角度解析二者的内涵与关系:桂剧的“板”是骨骼(节奏结构),“路”是血脉(声腔旋律),二者交织形成其艺术灵魂。这一体系既承载了皮黄戏的传统基因(如京剧西皮二黄),又融入桂林方言与地方审美,成为非遗保护的核心对象。
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数百年,桂林地区的人们在没有电影、电视等与电相关的一切娱乐活动,桂剧自然就成了人们的偏爱。或许,桂剧的“板”与“路”,就是桂林先民们聊天时最主要的谈资,俗称为“扯板路”。
这一观点我赞同。
当前桂剧面临传承危机,如何激活这一古老剧种生命力,成为难破之局。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1 11:57:17
kings108 发表于 2025-6-10 17:45
感觉应该是裁马午,裁是个动词,比方小时总听人讲,那谁谁是个裁马午的,或者你不好好读书明天就只能去裁马 ...

我和你一样,小时候也以为是裁缝的“裁”,还以为是仵作、仵工的“仵”。自从看了《方言词典》里的诠释,这才觉得到底是国家级审核机构、正规出版社的工具书,人家有理有据地把“马武”词条的来历、衍化并转化到市井民间的流变脉络,解读得很清晰,采信度已经够高了,自己臆想的东西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不应该是“标准答案”,不能推翻《方言词典》之说
再说,1,名称用什么词组合都有,不一定非得用动词,2,我们以往听到的只是读音,没见过文字词条,怎么可能就那么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想,而不采信词典呢?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1 11:33:42
缓冲99 发表于 2025-6-10 17:43
“打工”一词在古代就有,主要指受雇于人做短工或长工等体力劳动,其来源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雇佣关系 ...

应该说《方言词典》对“马武”词条的来历、衍化并转化到市井民间的流变脉络,解读得很清晰,经过国家级机构审核,有理有据,采信度已经很高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任何其他说法不可推翻此说。
auqfpkf 发表于 2025-6-10 18:01:57
学习了!
缓冲99 发表于 2025-6-10 17:50:41
传统桂剧里面还有不少类似“财马武”这种因剧目或表演相关元素形成的词汇,比如:桂林话“扯板路”,桂林方言中意为“聊天”,也是因为桂剧音乐,有板有眼节奏分明,分为“南路”和“北路”,过去,桂林人听完桂剧,就会在路边聊剧情、哼唱腔等等,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了不仅聊桂剧,也聊家常琐事等,就有了“扯板路”这个说法。
  
kings108 发表于 2025-6-10 17:45:53
感觉应该是裁马午,裁是个动词,比方小时总听人讲,那谁谁是个裁马午的,或者你不好好读书明天就只能去裁马午,
缓冲99 发表于 2025-6-10 17:43:09
     “打工”一词在古代就有,主要指受雇于人做短工或长工等体力劳动,其来源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雇佣关系密切相关,是对这种劳动形式的一种通俗性表述,有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脉络。
      而桂剧《马武打宫》中“打宫”与“打工”的谐音,更有可能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或民间的附会,虽然民间传说可以为一些词汇或现象增添文化色彩和趣味性解释,但也可以作为确定词汇起源和含义的主要依据。
      桂林话打宫与打工读音几乎一致,想文雅一点,好听一点,干脆就讲“财马武”,财,就是“求财”,因此,“财马武”,就有了人们“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民间“优雅”喊法。
      所以,《马武打宫》的谐音而产生或引申出来的“打工”“财马武”,不过是作为一种桂林民间文化的解读和想象,一传十,十传百,喊的人多了,它也就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丰富人们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认知吧。
   
漓江小陈 发表于 2025-6-10 16:30:16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0 10:21
不是这样的,估计是别人说错了,或许是你听岔了,正确的说法就是“马武”和“财马武”。

可能是传的时候,在有些地方就传变样了,确实听到的是操马武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0 10:34:37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0 10:34:03
笑语阑珊 发表于 2025-6-9 23:55
一词之证,博及万卷。
援古证今,辨析讹变。
文风雄健,凿石求真,洗发新趣。

太过誉了,真的承受不起!惭愧惭愧!

不过你的文才让我钦佩,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写不出这般厚积薄发且字字珠玑的锦绣诗文。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0 10:27:31
桂林-观山·戏水 发表于 2025-6-9 21:37
板路扯的有条有理,有典有据。开了眼界,长了知识。作为一个曾经的打工人(马武)点个大大的赞!{ ...

你是国营企业的技术干部,属于白领,既不是劳动调配站分派的临时工,也不从事室外作业的重体力劳动,就不要主动跻身“马武”行列了!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25-6-10 10:21:29
漓江小陈 发表于 2025-6-9 17:45
很早以前听别人说去打工就讲克操马武

不是这样的,估计是别人说错了,或许是你听岔了,正确的说法就是“马武”和“财马武”。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小黑屋|网站客服|法律声明|论坛APP| 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Guilinlife.com)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 桂B2-2004000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桂林人论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