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桂林电缆厂的时代记忆(二)工厂初成 1971年“三里店”以东都是荒野,坟地,"三里店",处桂林市东北.是桂林的东郊区,桂林唐宋时民谣有"三里店,野狗睡在棺材面"之说.“三里店”等处是伏波故道的驿站,是广西通往湖南的驿路的设点.称"三里店"原因是此驿站距离桂林当时的市区三里,五里店距离市区五里,七里店,离市区七里.三里店,应该是刚出桂林,古道上的第一个驿站.1971年桂林三里店以东都是荒野。工厂由于战备需要选址在桂林市东郊横塘路11号,距离“三里店”近五公里,位于明末探险家,文学家徐霞客游历过的桂林东郊,雷劈山旁1公里的蜡烛山下,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荒山野岭,地理位置偏僻。1971年5月,四机部下达生产大纲,年设计生产能力为电线电缆6.5万公里。建筑面积 34280平米,专用设备218台,通用设备83台,定员800人,总投资679万。1971年6月,区革委会决定, 成立广西电线电缆厂建设领导小组,由机械局局长吴尚志担任组长。厂名初定为“桂北电线电缆厂”。 1971年10月,工厂建设破土动工。1972年由桂林设计院设计,在桂林市第二建筑公司建设下,工厂的主要土建工程:拉绞车间,成品车间,挤塑房,机修车间,热处理与锻工车间,木工等车间;办公室,化验室及生活区建成;工厂从东北长春购置了3台解放牌卡车,成立了车队,建立了医务室,幼儿园,学校等等,工厂建设基本成型。1972年国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1972年8月,桂林电缆厂(8590)被列为缓建项目;是年,革委会主任兼书记郭太辉带着厂房与生产建设情况图片及试制产品去北京四机部,四处奔波找上级领导游说,方得到上级同意工厂不予取缔,继续建设与生产。1973年,工厂试制并生产出:AV、AVR、AVRP型聚氯乙烯绝缘安装线。同年试制生产出镀锡铜芯导体聚氯乙烯绝缘安装线。工厂分别保送李XX(1972年),王XX,严XX(1973年)到西安交大,江XX(1975年)到哈尔滨电工学院,作为工农兵大学生,学习电线电缆专业,当时全广西只有桂林电缆厂有四个电信电缆专业的大学生,四人毕业后,回到工厂,负责工厂生产技术与新产品开发工作,为工厂技术保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1975年,工厂再次上马,由“桂北电线电缆厂”正式更名为“桂林电缆厂”(桂林第七号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