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是古代的邮驿制度单位。唐朝,在主要交通道路上,设有驿亭,也叫驿站或邮驿站,作为官方传递公文、押解犯人...途中歇脚的地方。每个驿亭之间相距为10里,即5公里。驿站上提供车马和食宿。宋代,这些驿站叫做“铺”。到了元朝,规定了驿站之间距离为“铺”(10里),所以北方至今还有很多地方有诸如“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以至“三十里铺”之类的名字。而到了明清时期,这些邮驿站又增加了“塘”这个名称,也称为塘讯。这是官府所设的关卡,为驻防及传递军情而设,通常是十里设一塘。一般都与以前所设的铺合并,也就是塘铺合一,只增设了塘兵。而这些塘铺名称通沿官道延伸,每隔十里,即5公里设一塘。 举几个典型例子如下: 1、临桂有头塘到六塘。 以前临桂路口村叫临桂头塘(也就是一塘)、现在二塘老街叫(二塘)、现在橫山村叫(三塘)、四塘与六塘之间应该有个五塘,只是现在名字变了多年,很多人都不知道了而已; 2、南宁至宾阳方向,依次有头塘、二塘、三塘、四塘、五塘、一直到九塘到达昆仑关附近,共十塘路,这是南宁往东北向昆仑关直通古宾州(宾阳)的古驿站。 3、柳州柳城县有头塘到六塘的地名,头塘、二塘在凤山镇,三塘在洛涯乡,五塘、六塘在马山乡,六塘在六塘镇。 近代,随公路、铁路的兴起,车马道渐渐衰落并废弃,有些按序数排塘的地方已经改了名称。 据《平乐县志》记载,清朝时期,平乐往东至昭平陆路驿道的东线第一个驿站就叫团山塘,第二个驿站便是兴隆塘,民间俗称为“平乐二塘”。现在当地人都不明白为何在平乐,头塘、三塘、四塘这些地名,会群体消失得那么彻底。其实,如果按序次排,平乐的三塘应是榕津,四塘大概在桥亭或青龙,而五塘是沙江塘也就是同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