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64808
- 魅力
- 1803
- 金币
- 1983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发表于 2025-2-8 15: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黄峻女士:
惊闻黄旭华院士于2025年2月6日与世长辞,悲痛之情难以言表。作为您父亲的高中同窗之子,我们全家深感痛惜。黄老一生为国铸剑、隐姓埋名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更是我们后辈永恒的楷模。
家父常提起与黄老在桂林中学的同窗岁月。彼时山河破碎,师生们于战火中坚持求学,黄老更名“旭华”,立志“中华如旭日重生”,这份家国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1991年春节期间,黄老携夫人专程赴桂林探望家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两位老人共叙青春往事,谈及国家发展时的激昂神情,令我深受触动,并在我父亲工作的桂林地区高中校门留下了与我们合影的珍贵照片。2016年9月,我有幸赴武汉拜访黄老,他虽年逾九旬,仍精神矍铄,谈及核潜艇事业时眼中光芒不减。临别前,他与我合影留念,握着我的手感慨说:"你父亲总说我是'深潜者',其实我们这代人,谁不是负重潜行!"。这些珍贵的记忆,如今更显弥足珍贵。
黄老隐姓埋名三十载,以算盘与磅秤缔造大国重器,用生命践行“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誓言。他亲历深潜试验、捐资千万支持科研教育、心系家乡学子的事迹,早已超越个人成就,成为民族精神的丰碑。他不仅是“中国核潜艇之父”,更是将家国大爱融入血脉的赤子。正如他在母校上海交大所言:“创新的道路不平坦,需经历反反复复,但奉献精神永不可缺”。
黄老晚年仍牵他的母校桂林中学,捐助50万元给母校,当母校成立“黄旭华班”时,您亲自代表黄老回母校参加揭牌仪式,还与我的侄外孙陈以航合影留念,追忆往事的情景,令师生们感怀至今。作为女儿,您继承父亲精神,在科学家精神报告会上讲述他的故事,将“使命与担当”的种子播撒于青少年心中,这正是对黄老最好的告慰。望您与家人节哀珍重,黄老虽逝,但他“国家至上”的信念、“乐在惊涛骇浪中”的豪情,将永存于山河湖海,激励后人砥砺前行。
黄老曾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他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的分量。谨以此信表达深切哀悼,亦盼您与家人在缅怀中寻得力量。若有需相助之处,请随时联系。
肃此,敬颂
黄老千古,精神永存!
晚辈:以伟男
2025年2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