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桂子,恰是桂林最明丽的时节。这次回来双节清辉交织,我不再是书报画页里的遥望者,终于得以踏入这魂牵梦萦的“仙境四湖”,赴一场沉浸式的月夜之约。


21:10分,中秋夜的湖畔仍然人声如潮,榕湖码头游客交织,在粼粼波光上荡开涟漪。

岸边七彩灯火投映水中,光影摇曳间,整座湖仿佛化作被打翻的琉璃盏,碎金流银,步步皆似仙境。

首至金银双塔下,“日月”之名藏着千年哲思——日塔为铜,以阳刚之姿耸峙,是世界最高铜塔;月塔为琉璃,以阴柔之态相伴,二者相携,恰是桂林人刻在骨血里的阴阳平衡,为这山水添了厚重的文化注脚。 桥是四湖的筋骨,也是时光的刻度。

玻璃桥以水晶为骨,透着欧式的精巧;


北斗七星桥卧于碧波,汉白玉栏杆在月光下流转着传统的温润。

最让人心头一震的是古榕双桥,三孔连拱的汉白玉桥身,复刻着圆明园天宝坞的雅致,应和着“两水夹明月,双桥落彩虹”的诗意。可谁曾想过,这般温柔的玉带之地,以桥为界,当年曾曾经是两派六0炮火纷飞、流弹穿空的战场…今时月色洗去了过往的悲戚,唯有桥上灯光璀璨,像似在诉说岁月的沧桑与新生。


一路游行,桥桥皆是风景,座座藏着匠心。榕溪桥承赵州桥之古韵,雕刻间尽是中式浪漫;

迎宾桥融巴黎凯旋门的恢宏与中式吊桥的灵动,一步跨越东西;

丽泽桥身披橙红,如火焰般热烈,是中国首座自锚式悬索桥的骄傲;



观漪桥带着文艺复兴的优雅,爱奥立克柱上铭刻着四湖的千年传说;

宝贤桥借法国亚历山大桥的手法,在老人山的映衬下更显精致;

西清桥仿剑桥数字桥,透着书卷气;

木龙桥则从《清明上河图》中走来,北宋的木构风情,与宋城公园的古意相得益彰。




行至木龙湖,宋城墙的轮廓在夜色中静静矗立。


忽然,一阵庄重的吟唱传来,原是一场拜月仪式正在进行。“一拜感念月华,二拜祈福安康,三摆愿天下千里共婵娟!”三声“兴”字落下,掷地有声,也叩击着每个人的心扉。不远处的木龙塔,传说中沉睡的神龙,正守护着桂林百姓,塔影与图腾相映,文脉印记,在这凯静静流淌。




中秋月夜的四湖,是山水的盛宴,也是时光的长卷。让我看见的是,桂林的美既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天生丽质,也有古今桥梁的匠心独运。

当最后一缕月光轻吻着湖面,悄然隐去,惊觉自己刚从四湖的仙境梦境中恍然醒来。这场沉浸式的游览,恩是一场与山水轻盈的灵魂对话,满心的愉悦,早已深深镌刻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