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经常看桂林日报和晚报就晓得,桂林每到冬天有两个地方是因路面冰冻要封山一段时间的:临桂黄沙瑶族乡和全州东山瑶族乡。
上个月来东山遇到大雾,这个月赶上了东山圩。





山里土货多。



晒干了的大山鼠,150一斤,折算最大那只要30多块钱。


看到刚倒进来的这桶土泥鳅,我又想起了湖南大庆坪的美味。

赶圩,米粉是必须的。

山里头的圩,早上十点人就散。
全州县城开往东山的公交车全天十几分钟一趟,也是为了照顾山区人民而不计成本了。

吃完米粉,东山的雨又来了... ...

散圩,先到东山街一公里外的桥头村。
不晓得这个石板桥是不是这个村名的由来。

再往里面走一公里到大宅村,鸭仔们在享受浮瓢大餐。

我的前几个帖子评论区有人讲农村的房屋建筑和装修主要是看人们的生活习惯,跟有不有钱没得关系。
在大宅村拍个全景视频。
大宅村里的民国大宅。


大宅教学点,只有一个教室就不叫小学了。

村里最豪的宅已经有了爬山虎。

三江村这兜银杏的高度可以入围三甲。




三江教学点

四十年前分田到户,很多人为了多种几根稻谷而掏空了古道的路基,这种现象很普遍。
现在小路歪斜,或垮塌,自己干农活行走也不方便。


路过白竹,再拍一张村口凉亭。

大仁村口古树下的学校遗址,1950年附近几个村在此集资办校的碑记。实话讲,这个刻字有点蹩脚。


山里民居的第一层很多是用来养牲畜,石基上凿有凹槽用来安装木门。

坪香村在我印象中是被评定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

坪香四周石板路很多。



门楼遗址,墙上有同治年间碑记。


* * *
我不在意小雨,很多情况下可以讲喜欢小雨天,但是雨大了确实诸多不便。
离开东山回全州,从白宝街上绕道十几公里去了一趟零陵大庆坪。

大庆坪和全州白宝交界的山坳古道上有座“楚粤亭”,以前的老帖子里面提到过。
后来修公路从凉亭侧下方穿过,古道也就几十年没人走了。
几次往来大庆坪路过楚粤亭,或因天黑,或因大雨,或因密集的茅草,都没能上去看看。今天我下定决心,雨再大,茅草再多,也必须到凉亭上面。

停车在山坳路边,距凉亭不足百米,石路已无,茅草及腰。
看得出前不久有几个人来过,刺蓬清理了不少,天助我也,几分钟到达凉亭门口。

楚粤亭属于大型凉亭,做工精细,用料考究,看得出当时是花了不少心思和银子的。



凉亭侧墙有一石门,看布局外面是个小居室。


不晓得哪时候再来大庆坪,也不晓得到那时候楚粤亭还在不在————这是我这次去楚粤亭之前的想法————但是,当然,亭子对于每个人包括我来讲没得半毛钱关系,来不来都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