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9114
- 魅力
- 0
- 金币
- 6828
- 注册时间
- 2022-10-21

|
思乡
倪郁
霜侵林野草,寒入暮村烟。
愁绪浮眉上,归心急眼前。
欲穿千仞雾,拟泛九江船。
更念庭园菊,花开又一年。
2025.11《思乡》欢迎点此查看全部内容。
秋深露重,霜华浸野,林原草木渐染清寒。客居异地数载,每至暮时,见炊烟袅袅缠绕村落,便觉那缕寒意不仅侵肤,更悄潜入心底,勾起绵长乡愁。独对孤灯之夜,愁绪总如蛛丝般缠绕眉梢,挥之不去;归乡的念头却似星子,在暮色中愈发明亮,急切得仿佛要跃出眼前。
曾无数次遥望故土方向,想象着穿透千仞迷雾,踏上九江归船,乘风破浪的模样。江波浩渺,挡不住归心似箭;山重水复,隔不断故园牵念。最难忘庭前那丛秋菊,年年花开花落,恰似时光的印记,默默见证着离别与等待。今岁花开又盛,而我仍漂泊天涯,唯有将满腔思念,凝于笔端,化作这几行诗句。每一字皆含霜露之寒,每一句皆藏归乡之切,愿借诗行传意,遥寄故园:霜寒深处,我心依旧;花开岁晚,归期可盼。
这首诗是以周邦彦《满庭芳》“拟泛九江船” 为嵌句而作,核心乐趣在于 “戴着镣铐跳舞” 的创造性张力 —— 既受嵌句约束,又能借经典意象生发新意,在格律与自由、古意与今情的平衡中,收获独有的创作与审美体验。
“拟泛九江船” 出自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原词中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本就饱含羁旅漂泊的孤寂与对安定的渴望。以这句为嵌句,相当于与古人进行 “跨时空对话”:“拟泛九江船”,既是对周邦彦羁旅情怀的延续,又融入了自身的思乡体验 —— 他的 “倦客” 之愁与自己的 “归心” 之切,通过同一嵌句交织,让古典意象焕发当代情感张力。读诗时,既能感受到 “九江船” 承载的千年文化底蕴,又能共情当下的思乡之切,这种 “古意今情” 的碰撞,让诗歌的情感厚度与审美价值翻倍。
“愁绪”“归思” 等情感本是抽象的,而 “拟泛九江船” 为其提供了具象的 “行动载体”:将 “想回家” 的念头,转化为 “打算乘上九江船” 的具体设想;将 “路途遥远” 的阻隔,转化为 “千仞雾” 与 “江波浩渺” 的实景。这种转化让情感不再空洞 —— 读者能通过 “穿雾”“乘舟” 的画面,直观感受到归乡的迫切与艰难;而嵌句作为全诗的 “情感转折点”,承接前文的景与愁,转出后文的盼与念,让情感脉络更清晰、更可感。正如《思乡》中,以 “拟泛九江船” 连接 “归心急眼前” 与 “更念庭园菊”,让归思从 “心绪” 落地为 “行动”,再延伸为对家园的具体惦念,情感层层递进,余味悠长。
简言之,以 “拟泛九江船” 为嵌句作诗,乐趣在于:既借经典意象降低创作门槛,又以格律约束提升作品质感;既与古人对话传承文化,又融入自我情感赋予新意;最终在 “约束” 与 “自由” 的平衡中,让文字既有章法之美,又有真情之暖,这正是古典嵌句诗独有的魅力。若你想尝试将这句嵌句用于其他体裁(如七绝、七律)或主题(如送别、怀古),我们可以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进一步感受这种创作的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