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闻名遐迩 于 2022-5-7 16:08 编辑
广西的人口,从西汉至明代,并没有多大的增长,从隋唐到明代,也就在100-200万人之间波动,战乱时减少,久治时又增加。而从明万历到清代,经历满清和南明的战争,减少至95万人。人口增长主要是在雍正至嘉庆年间,从172万人,增长到860多万人,也就是在100年间,这是移民后代一说的民意基础。 桂林唐宋时期有欧阳氏人口例证,宋元时有山东阳氏移民人口的线索。而从上述广西人口变化来推论,唐宋桂林欧阳氏、阳氏的后裔并没有多大的增长,现如今仍与之有紧密联系的村落可认其为来源,占现今阳氏来源比例不大。 广西人口高速增长期在清代雍正至嘉庆,当时以湖南、广东移民为主,桂东北是以湖南移民为主,而较多湖南移民的祖先是明代江西填湖广时期的江西移民,所以自称江西移民的后代。这一线索引起了清代中期桂林阳氏读书人去江西寻祖,寻到江西吉安庐陵钓源村及附近。当地欧阳氏、阳氏杂居,并认为阳氏是欧阳氏的分支。寻访回归后,桂林周边众多阳氏村落均以江西吉安庐陵钓源村或周边村的欧阳氏为来源,并刻有碑记或修有家谱。他们没有找到赣南(今南康、上狄等地)的阳氏望族,那里以中原阳樊为祖,并非欧阳氏的分支。因为难以解释移民为何都姓阳而少有欧阳姓,今人存疑。本人对此所作的判断是,明代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既有吉安欧阳氏、阳氏,也有赣南阳氏,至于比例如何难下定论。 桂林周边大多数阳氏村落的开村时间是在150-300年前,主要来源是清代湖南移民,而较多湖南移民为江西移民的后代。至于在明末之前就开村的阳氏村落,上源可能是桂林唐宋时期欧阳氏,宋元时期阳氏。
附:民国《灵川县志》卷四《人民*种族》篇:“汉族均客籍也,江西最多,山东次之,近则湘人占籍亦众。”经历满清和南明的战乱,广西人口大幅减少,死亡(被杀或饿死)是一大原因,逃散也是一大原因。这里有一个推论:一部份逃散者及后人,在清代雍正之后又陆续迁回这里,这些人还说是江西、山东移民的后代,所以到民国时《灵川县志》记载:“汉族均客籍也,江西最多,山东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