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临近父亲节,再次听到这首《常回家看看》的歌,一股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觉得家才是最温暖的。看到年迈的父母一天天衰老,额头的皱纹越来越多,背越来越弯曲,握着父亲那枯燥甚至变形的手,我在感慨岁月不饶人的同时眼泪也情不自禁盈满眼眶,在父亲面前我极力克制自己不要流泪,但是我的心觉得很痛很痛。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孩提时撒娇的我,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做母亲之后,我尽力保持每天打个电话问候父母,但是他们总是善意地回答:“我们很好,不用惦记,没有时间不用回来……” 我也曾经想过让父母住在自己身边,可是固执的父亲始终觉得:
“叶落总要归根,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他就是不愿离开家乡跟子女居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这种愿望更加强烈,我们也不敢再提半句,与其惹他们不开心,还不如抽空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跟爸爸谈谈……”歌声还在耳边萦绕,此曲写出了中华儿女对家的那份眷念,也道出了父母对子女的思念之情。 回想起2012年元旦,我等小孩返校后,赶回老家陪伴父母,时间只有一天,本想早上回家,晚上就返回。谁知道吃完午饭,母亲征求我的意见:“明天早上回桂林行吗?”我回答:“明天还要上班呢?”以往父母知道我要上班,都会催促我早点回去,这次反而要留住我,我不解?反问:“晚上回去和明早回去有什么不同?明天回去我要请半天假。”这时母亲拿出100元递给我,说:“100元够扣款了吗?”我顿时醒悟。原来母亲是怪我安排的时间太仓促,她还想让我们多陪陪她,甚至想用金钱来买我们几个小时的时间。晚上母亲问我:“跟你睡不介意吧?”此时我感觉母亲就像一个委屈的小孩,她拿出一个枕头睡在另一头,生怕她的鼾声吵着我,此时我才明白我有着双重身份,在母亲眼里,我是女儿,是她的贴心小棉袄,而不是自己孩子眼中严厉的妈妈,最后,我笑笑算默许,靠着母亲的脚甜甜地进入梦乡。 第二天,母亲特别高兴,说昨晚一夜没有起床,我不知道是母亲真的睡得很香甜还是怕吵醒我?在返回的途中,跟弟弟协商,怎么才能让父母感觉开心?怎么让爱好书法和写作的父亲有成就感?因为这次回家,跟父亲聊写作时,父亲赶紧拿出他的随笔,工工整整一大本,跟一本书一样,标有目录、页码、注音等。平时话不多的父亲,此时特兴奋,还不时吟唱他写的《卜算子》,那种自豪感、满足感全写在父亲慈祥的脸上。 我们的回家,能够让父母这么开心,做子女的感觉也很欣慰。正如歌词所唱:“……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就图个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父母不求我们的回报,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常回家看看就足矣! 看来孝顺父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常回家看看。不要再犹豫,不要再找任何理由和借口,多远的路都要回去,因为,为父母奔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幸福!愿普天下的子女们都来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没有事就常回家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