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293
- 魅力
- 13
- 金币
- 255
- 注册时间
- 2021-6-26
|
三线建设桂林电缆厂的时代记忆(三)新鲜血液
1975年10月,来自灵川,临桂,兴安等县各公社的200名知青作为新工人进了桂林电缆厂,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桂林三中,广西师范学院附中,铁中,桂中的73届毕业生,校友。这伙人还是沿袭着欺软,斗狠,崇拜权势,能耐的习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根据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修养及受教育的程度,打斗能力,分成了不同群体,阶层,顽主。有“作家”,曾写过火红年代的农村小说,自然成了大家崇拜的人物,有老干部的子女,靠着天生的优越感,纨绔不化,目空四下,有靠着讲义气,拳头硬雄霸一偶,后面时常有跟随者的独步江湖者,稀有个别历经沧桑,看透人间万象者,但多数还是芸芸众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工人”。这个职业在当时还是属于上流社会的。
厂里原来有大约200名老工人,少数桂林机械工业中专毕业分来的技术员,老工人中大多数是先期进厂的农村青年,新老比例接近1:1,一进厂,新工人就被组成了“新工连”像是搞军训一样,必尽,这般桀骜不驯的青年,在农村已散漫了两年了,要变成有纪律的工人阶级,尚需调教。住进了楼房宿舍,吃起了食堂饭,饭票是永远不够,有人最多一餐吃了八两饭。工厂距离市区较远,有12公里,当时踩自行车都是飞快,从厂里回家最快35分钟。新工人的主要工作是搞基建,为新建厂房挖地基,地基深达4米,宽2米,新工连结束后将分配工种,干什么工种由年龄、性别、关系、个人表现等因数决定,其中,个人表现占较大评分权重。集训3个月结束后,工种分配谜底揭晓,工种按贵贱顺序分为以下几种:司机(1名)、中学教师(2名)、电工(跨着电工包,很像挎着一把手枪,神奇活现)钳工、车工、磨床工、刨床工、铣床工、混料工、拉绞工(把铜线拉细)、成品工等等,较差的工种是:热处理、锻工、锅炉工、搬运工、食堂炊事员,最后两种工作是普工,一般都是安排大龄老知青。新工连成立了篮球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工厂增加了新鲜血液与新生力量,生产建设,文化生活都有较大的变化。
|
-
部分新工人
-
新工人广播员
-
部分职工
-
知青小说任重道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