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论坛

查看: 722|回复: 2

[原创] 和南岳山人《过芙蓉石》

[复制链接]

713

主题

953

回帖

8367

积分

发表于 2025-8-12 20: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南岳山人《过芙蓉石》
倪郁

天柱凌空接碧霄,风霜刻尽古今遥。
摩崖壁字藏清韵,此景长留引客描。

2025.08.10《和南岳山人《过芙蓉石》》欢迎点此查看更多内容。

过芙蓉石
南岳山人
芙蓉一柱屹花桥,岁月沧桑万物骄。
桂海碑林犹备致,今人可让后人瞧。

诗友点评:芙蓉石位桂林七星景区花桥头, 此石高约十米,为天然石山,又称 “天柱石”,诗作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在意象承接与实景关联中形成了巧妙的对话,值得细品:
先看南岳山人的原作《过芙蓉石》:
首句 “芙蓉一柱屹花桥”,既点出其 “芙蓉石” 之名,又以 “屹” 字立起这尊十米天然石山的挺拔之态;而 “花桥” 正呼应其具体方位,让 “芙蓉一柱” 的画面锚定在实景中,鲜明可感。次句 “岁月沧桑万物骄”,由石之静联想到岁月之动,这尊历经风霜的天然石山见证 “沧桑”,却又在时光里与周边万物共显生机,“万物骄” 暗含自然与时光共生的昂扬。第三句 “桂海碑林犹备致”,聚焦石旁 “碑林”—— 作为景区胜景的一部分,石刻的 “备致” 为这尊天然石山注入人文肌理。末句 “今人可让后人瞧”,以直白语道出景致的永恒价值:今日所见的芙蓉石与碑林,亦能留待后人共赏,藏着一份对时光的坦然。
再看倪郁的和诗《和南岳山人〈过芙蓉石〉》,其巧在 “呼应” 与 “深化”,更暗合 “天柱石” 之别称:
首句 “天柱凌空接碧霄”,以 “天柱” 直点其另一名称,既呼应原作 “芙蓉一柱”,同写这十米石山的高耸;而 “接碧霄” 更拓开空间 —— 结合其实际高度,将 “凌空” 的雄奇具象化,比 “屹花桥” 多了几分仰观的壮阔。次句 “风霜刻尽古今遥”,呼应 “岁月沧桑”,“风霜刻” 既写天然石山被时光雕琢的肌理,又暗合 “古今遥” 的时间纵深,比 “万物骄” 更侧重历史的厚重。第三句 “摩崖壁字藏清韵”,对应 “桂海碑林”,“摩崖壁字” 直指石刻本体,而 “藏清韵” 则从 “备致” 的形态美深入到文字中蕴含的雅趣,让这尊天然石山的人文内涵更显细腻。末句 “此景长留引客描”,呼应 “今人可让后人瞧”,“引客描” 从 “让后人瞧” 的被动留存,转为主动吸引游人驻足、描摹、传颂 —— 这尊兼具 “芙蓉” 之秀与 “天柱” 之雄的石山,其生命力因游人的互动更显活泼。
两首诗皆以这尊十米天然石山为核心,原作胜在平实中见实景生机与传承,和诗妙在拓展中显 “天柱” 雄奇与人文韵味。一唱一和,既守一脉意象,又各展笔意,共同勾勒出芙蓉石(天柱石)兼具自然之壮美、历史之厚重与人文之清趣的多维面貌,让读者在诗中可感其形、可触其史、可品其韵。
u=3007338388,697922300&fm=253&app=138&f=JPEG.jpg
28bccd30de014394a546044991a1a8d9__jpg.heic_tplv-s1ctq42ewb-s2-cC-q_750_0_0_0_q80.webp.jpg
47fb2118297949cb9c6dd2844518daf0__jpg.heic_tplv-s1ctq42ewb-s2-cC-q_750_0_0_0_q80.webp.jpg
640.webp (3).jpg
640.webp (5).jpg
u=4121019858,1343459079&fm=253&app=138&f=JPEG.jpg
640.webp (2).jpg
640.gif

1832

主题

2万

回帖

20万

积分

2022年度摄影达人2022年度旅游达人2022年度活跃网友2021年度摄影达人2021年度旅游达人2021年度活跃网友2020年度旅游达人2020年度爆料达人

发表于 2025-8-13 07:41:05 手机图标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这些内容很难的

2

主题

2939

回帖

8056

积分

发表于 2025-8-13 16: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小黑屋|网站客服|法律声明|论坛APP| 桂林生活网

桂林生活网(Guilinlife.com)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iscuz! ( 桂B2-2004000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桂林人论坛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