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而来到虞山公园,我总感觉是与仙相约,国庆假期的第五天,我再次登上了,这座漓江之畔的虞山。
笑一笑,十年少,躺一躺,乐开花,每次来虞山最喜欢虞山的就是这笑面佛,开心之乐,躺赢的生活。


虞山,乃漓江之畔第一座有记载的山,山以虞帝而得名。
历史的虞帝《虞帝功德传千古四夫子刻碑祭奠》
南宋淳熙二年七月,张栻来到桂林出任静江知府,广西地处边陲,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困苦。
张栻一到任,便深入民间,了解社会风俗。他主张通过教化以儒家理学思想来弘扬先贤正统文化
最终改变当地的愚风陋俗。
于是,张栻在桂林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在虞山重修虞帝庙成为他要抓的首件大事。
当时,桂林城北的虞山虞帝庙由于得不到历任官员的重视和维护,变得破败不堪。于是,张栻决定按国典标准,重新修建虞帝庙。
他还请友人朱熹撰写了《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记》,书碑者吕胜已,撰额者方士繇,摩刻于虞山岩壁之上。








国庆的虞山,变得安静了许多,登山上来只有我一个人,也许这正是我想要的,因为此时是正午时分,大家都在享用响午的美好时光,我想避开人人模式。
现如今的虞山变化不大,反而是山顶之上的风光,变了许多,不以前漓江对岸的乱棚,江景,已经被蜿蜒的漓江堤坝,步道所替代,原先的渔村,也变成了整齐的小楼房。
桂林在变化,山上的风景也在变化,蜿蜒流淌的漓江,也在变化之中,宽广而美丽,随之而来的高楼,也在拔地而起,忙碌的人们在努力奋斗。
当站在山顶,时不时飘来的彩调声,让金秋的桂味,更加浓厚。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包个山头,独享艳阳高照,何不是一种快乐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