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3893
- 魅力
- 0
- 金币
- 705
- 注册时间
- 2017-10-17

|

楼主 |
发表于 2025-2-17 18: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剧剧本《海丝魂之龙眼传说》原创作者:汤斌斌
第一幕:佛渡沧海·达摩东行
时间:南北朝时期,秋夜
地点:合浦灵觉寺(今东山寺)山门外,海涛翻涌
舞台布景:南海碧波连天,桅帆林立,商船悬挂琉璃灯;寺门雕莲花纹,檐角悬铜铃,石阶旁堆满南洋香料与丝绸箱箧。
人物:
达摩(净角,金面长髯,披赤红袈裟,持九环锡杖)
灵觉寺主持(老生,白眉垂肩,着灰布僧袍)
小沙弥二人(丑角,捧经卷、提灯笼)
白虎精幻影(武丑,暗场虚影,虎啸声贯穿)
【幕启】
(海浪声、梵钟声交织,达摩踏浪而行,锡杖点地生莲)
达摩(唱·介板):
天竺云开三万里,
袈裟裹浪渡重溟!
海丝路上传法印,
合浦钟声接佛音!
主持(踉跄奔出,合十悲呼):
祖师慈悲!银滩白虎食人骨,
妖风卷血染禅门!
(甩袖跪地,唱·流水)
老衲无能愧百姓,
几番斗法反遭擒!
妖孽猖狂听经课,
佛前呲牙笑我贫!
达摩(怒目圆睁,挥锡杖击地):
妖邪敢辱我佛门?
取笔墨来!(小沙弥奉上黄麻卷、紫狼毫)
(鼓点如雷,达摩挥毫泼墨,灯光聚于画纸,龙形渐显却无目)
达摩(唱·二性板):
一笔鳞甲惊沧海,
再描龙爪裂乾坤!
留睛不点睛,
伏魔待时辰!
(取青瓷瓶交主持,瓶身镌梵文)
达摩(厉声):
此乃“变睛神墨”镇山宝,
妖现点睛龙方活!
切记佛法藏微末——
(指寺中桂圆树)
真宝原在众生眼!
主持(颤手接瓶,唱·夹板):
画龙点睛古传说,
今朝佛法定风波!
合浦万民香火愿,
永记祖师降魔德!
(晨光破晓,达摩踏浪北去,幕内船工号子声震天)
第二幕:妖隐禅门·墨藏杀机
时间:两年后,盛夏正午
地点:灵觉寺庭院,桂圆树冠遮天蔽日
舞台布景:石案置文房四宝,经卷散落;树影斑驳间隐现虎爪印。
人物:
主持(忧思重重,抚须踱步)
白弟子(武丑扮相,眉眼狭长,袖藏利爪)
小沙弥(捧竹篮摘桂圆)
【幕启】
(蝉噪闷热,主持提笔欲书忽停)
主持(念白):
桂圆压枝甜如蜜,
却难甜我心头忧!
白虎两年无踪影,
是惧法宝?是藏谋?
白弟子(阴侧侧近前):
师父,墨干了,弟子去取新墨?
主持(挥袖):
速去速回,莫动东厢青花柜!
(白弟子疾步退场,袖中掉落半截虎毛)
小沙弥(惊呼):
师父!这毛……像虎尾!
主持(拾毛惊颤,唱·流水):
莫非妖孽藏身边?
达摩之言响耳边——
“真宝原在众生眼”!
(猛拍额)错!错!错!
(白弟子捧青瓷瓶急上,面露狰狞)
主持(夺瓶怒喝):
孽障!此乃降魔神墨!
白弟子(狂笑摔瓶于树):
秃驴!老子忍了两年素!
(唱·介板带武打身段)
虎啸山林本食血,
佛前装乖为破劫!
今日毁墨断龙睛,
银滩再摆人肉席!
(瓶碎墨溅,桂圆树骤放幽光,白弟子撕僧袍现白虎原形)
第三幕:龙睛破邪·青山永镇
地点:同前场,青龙图悬于大殿
舞台特效:桂圆果化为龙目飞旋,树干现经脉如龙纹。
【幕启】
(白虎扑向主持,利爪距喉三寸)
幕后帮腔(凄厉·滚白):
墨浸灵根因果现,
龙睛开眼正邪辨!
(两颗桂圆果迸射入画,青龙破卷而出,龙虎相斗)
青龙(拟雷音混声):
海丝佛光铸我魂,
岂容妖孽乱乾坤!
虎头落处银滩净,
青山永镇合浦门!
(青龙咬断虎颈,虎头化白石,龙身伏地成山岭)
主持(匍匐泣拜):
原来达摩早留偈——
(唱·慢板)
法宝非瓶非墨汁,
善恶到头终有报,
龙眼即是众生目!
第四幕:龙眼千秋·海丝铭魂
时间:现代重阳节
地点:合浦青山岭顶,东山寺达摩殿
舞台布景:达摩金身像手持龙眼枝,碑刻“画龙点睛镇海妖”;游客持龙眼果上香。
【幕启】
(童声清脆,老者拄杖指银滩白石)
孩童:
爷爷,白虎真的被龙吃了吗?
老者(剥龙眼递孩童):
甜肉是桂圆,
黑核是龙睛,
你嚼这果儿——
(唱·娃娃腔)
甜在嘴里明在心,
自古邪不压正理!
幕后合唱(混声垛板):
海丝浪涌千帆过,
龙眼如炬照山河!
莫道降魔凭法宝,
人心有正即是佛!
(大幕徐落,钟声与海潮共鸣)
剧终
晋剧特色处理
1. 唱腔设计:
达摩使用净角介板显威严,白虎精以武丑滚白突显奸诈,青龙采用**混声垛板**强化神性。
关键转折处加入帮腔滚白,如“墨浸灵根因果现”,深化晋剧高亢悲壮特色。
2. 身段编排:
达摩作画时结合踢袍甩袖,展现佛门威仪;
白虎精现形时运用武丑跳梁(蹿桌、旋子),突显妖邪灵动;
龙虎斗设计空中吊威亚对打,符合晋剧武戏传统。
3. 寓意强化:
桂圆树吸收神墨时,以变脸技法呈现果实渐化龙目过程;
终场龙眼果设计机关道具,剖开后果肉晶莹、核现龙纹,直观传达“黑睛镇邪”意象。
4. 海丝元素:
商船桅帆悬挂琉璃灯、香料箱镌波斯纹;
达摩袈裟内衬南洋蕉布,锡杖嵌珊瑚珠,暗合海上丝绸之路物产交流。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