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盘皇古道上的青瑶峒瑶人家园文化 青瑶峒是今全州县大西江镇境域及周边山岭(指大西江与全州县的龙水、才湾、文桥、庙头、资源县的西延、湖南的新宁、东安等交界的山岭)的古称。 峒内有大楚南会稽山,瑶族的《评皇券牒》记载这个地处青山大河的大楚南会稽山曾是勉瑶始祖盘瓠(盘护)与帝女成婚入住繁衍后代的勉瑶文明发祥地,故而称之青瑶峒。
青瑶峒与瑶人传说中的瑶人原始家园故事中所描述的情形极为相似,瑶人在青瑶峒留下了不少文化遗存。
如图:青瑶峒的石狗 峒内有《盘王大歌》所唱的“九峒”(即会稽山所在的大西江青瑶峒内有三条峒、文桥境内有六条峒,共九个峒),有瑶人原始家园民间故事中的“梓溪源一十八路(步)险路”、古塘、九牛戏水的九牛塘、狮子岭(瑞狮)、马山(马头岭)、鸟山(凤凰山)、穿岩、石狗、石门、石童子等瑶人的历史文化遗迹。
如图:馨香的木箱内珍藏着《鹿鸣陆氏族谱》 我们鹿鸣村的始迁祖陆亚珪是明洪武初,奉明太祖朱元璋命护卫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至粤西就藩(广西桂林静江王府)的六位护驾指挥、参将之一。《鹿鸣族谱》记载:始迁祖陆亚珪与江源、刘继一、胡成、徐林、王庆二等“六户”异姓兄弟在完成护驾使命后,“时全州峒瑶作乱,公奉命率兵来全(州)征剿,及乱平恐复扰害,遂驻防屯田于万乡(全州大西江镇)极北五十四都境内之横溪源口鹿鸣营里等处,名其横溪,躬率士卒,垦辟田亩,秉耒耕植以给饷,执兵御匪而安乡。”“偕友六人(即六户)分驻屯地。”“六户”是奉命来屯青瑶峒的。
如图:《山海经》记载:会稽山在大楚南 我们鹿鸣村就在盘皇古道上的会稽山下,盘皇古道从我们村自西至东穿过瑶人始祖盘瓠(或盘护)繁衍“王徭子孙”的会稽山。这座会稽山是指在青瑶峒内的炎井大峡谷以东、峡口大峡谷以北之间的连绵起伏山岭,一直延伸到了全州文桥的干山(谏山)。全州《湘山志·图考》载:“由会稽(山)连绵崒嵂至干山,全(州)之北华也。” 全州的这座会稽山在《山海经》也有载:“会稽山在大楚南”。它因在楚国的南部就叫大楚南会稽山(注:此大楚南的会稽山并不是大禹会诸侯封禅之浙江绍兴会稽山,因为绍兴会稽山并不在楚国南部,而是在越国的北部。吴越归楚后,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在楚国的东部而不在楚国的南部)。此会稽山山名取瑶人从此进峒停留安顿,在青瑶峒立家园之意。
瑶人的《评皇券牒》记载了瑶人始祖盘瓠(或盘护)与帝女成婚在青瑶峒会稽山繁衍后代王徭子孙的历史。《评皇券牒》规定“王徭子孙”被准许在全州的青瑶峒内刀耕火种及外迁到其他山场享有逢人不许作饵,过渡不用钱,见官不下跪,耕山不纳税的特权。 瑶人的发祥地青瑶峒会稽山,由于 “居住久远,人众山穷”,繁衍的人口多了,养不活了那么多人了。于是“开支分派”,从“会稽山”初发,各自“出山另择去处”,便形成了南方“无山不瑶”的局面。
如图:鹿鸣村旁獐山脚下的石童子 瑶人原始家园传说中的石童子、石门,瑶人逃生的斜口岩天梯就在我们鹿鸣村的盘皇古道上。 相关文献古籍也说在全州青瑶峒会稽山繁衍的盘瓠(或盘护)一族与现代勉瑶一脉相承。 对于盘瓠(或盘护)与瑶族的关系,《山海经·大荒北经》曰:“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徐文靖注《竹书纪年》曰:“白犬,人名也。”《搜神记》卷三曰:“帝(注:有说是高辛)乃封盘瓠为会稽侯,其后子孙昌益,号为犬戎之国。”《山海经·海内北经》:“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犬封国曰犬戎国。”这段古文用白话文表述,是说有名叫大行伯的神人手持长戈。在他的东边有个犬封国,又叫犬戎国。这是汉文典籍中有关成为后世“盘瓠传说”的雏形。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注释《山海经》,写《玄中记》说:“ 辛帝有美女,未嫁。犬戎为乱,帝曰:‘有讨之者,妻以美女,封三百户。’……盘护,三月而杀犬戎,以其首来。帝以为不可训民,乃妻以女,流之会稽二万一千里。”“方三千里而封之。”
如图 :瑶人居住的原始家园青瑶峒 上述记载说明了盘瓠(或盘护)因杀敌有功,高辛帝把女嫁给了他,后将盘瓠(或盘护)从中原流放到很远的南方会稽山(流之会稽二万一千里),封盘瓠(或盘护)为会稽侯,在会稽山繁衍子孙,他的领地叫犬戎国。 隋唐之前的正史《梁书》则将《评皇券牒》记载的源自全州青瑶峒会稽山的盘瓠(或盘护)后裔称之为“莫徭”。汉代应劭《风俗通义》与《后汉书·南蛮传》等也记载了盘瓠(或盘护)入住南方会稽山繁衍后代的故事。
如图:瑶人的先祖盘瓠 莫徭的先祖盘瓠(或盘护)因生活在舜帝葬地古零陵全州一带,盘瓠(或盘护)的后裔又称“零陵蛮”。“零陵蛮”作为古族名,是因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在今广西全州县置零陵县和零陵郡,以居其县郡而得名。他们分布在今湖南西南与广西北部接壤地带。秦属长沙郡。两晋泛称盘瓠(或盘护)蛮。 可见《评皇券牒》记载的生活在舜帝葬地九疑山所在的三苗之地青瑶峒会稽山这个原始家园的盘瓠(或盘护)的后裔与现代勉系瑶人是一脉相承的。 (四)生活在全州青瑶峒会稽山的瑶人与舜帝有历史渊源 舜帝南巡避居在舜皇山,而舜皇山又在会稽山之中。 我们在追寻舜帝南巡遗迹时,发现舜帝南巡的路线与盘瓠(或盘护)的后裔“莫徭”的分布区域高度重合,这不是一般意义的巧合。
现同为南蛮族系后裔的苗族、瑶族、畲族等共奉盘瓠(或盘护)为始祖。因此,有学者认为舜帝南巡德化的“三苗”族群中就有瑶民,并有舜的后裔融入了瑶人。《山海经》载称:“帝舜生戏,戏生摇民。”民族史专家认为舜帝的后裔有一支叫戏,戏繁衍了摇民。古摇民就是现代瑶人的祖先之一。 瑶学专家盘福东对全州青瑶峒瑶进行了研究,他撰写了《全州青瑶峒瑶与舜帝渊源关系考究》、《舜帝之后与青瑶峒王瑶考论》、《三苗迁徙与舜文化原生地考》,说到了《山海经》记载的“帝舜生戏,戏生摇民”这支古摇民,在华夏族同化的统一过程中,向南迁徙定居在全州青瑶峒一带的南岭山地,并与当地土居的三苗部落联盟融合在一起了。所以,今天的瑶人有舜帝的后裔。
如图:会稽山上的狗头源又叫勾头源 我们鹿鸣村后会稽山上的狗头源又叫勾头源。相传是三苗国的头目姓勾曾住在这里,瑶人又以龙犬为图腾,而《山海经·大荒东经》又记载了“有因民国,勾姓,黍食。……民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说古摇民为舜的后代,古摇民与与盘瓠(或盘护)的后裔是现代瑶族的先祖;峒内的炎井河又名“盘溪”; 峒内的“八十里山”又名“盘溪八十里山”;峒内还有因莫徭而名的“老莫岭”等。 (五)盘皇古道上留下了我们鹿鸣人精忠报国的情结 当年我们鹿鸣村的始迁祖陆亚珪是捧着先祖陆秀夫的木主神位牌来鹿鸣军屯的。我们村口的莲花庙就供奉着鹿鸣人的先祖——宋末三杰之一的抗元英雄、丞相陆秀夫神像,神像旁题“在宋世竭力江山胤秀,为南朝辅佐祖国雄夫。”对联藏“秀夫”于其中,简述了陆秀夫与文天祥、张世杰等共赴时艰,坚持在海上与元军顽强抗争,一直到最后无力回天的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蹈海殉国这段崖山海战的悲壮史诗。
如图:鹿鸣村口的莲花庙内供奉着其先祖——宋末三杰之一的抗元英雄陆秀夫神像 至今,我们鹿鸣人还与当年一同来当地屯兵并军中“金兰结义”的“六户”后裔,在先祖设防置戍、屯田耕垦的山场源头保留着大量的祠庙,祭祀岳飞等尽忠报国的英雄。
如图:“六户”后裔为纪念岳飞而建的精忠祠古戏楼。 在宗祠及家龛之上仍供奉着当年立军护法的先祖。
如图:鹿鸣村宗祠供奉着宋末三杰之一的抗元英雄陆秀夫(左)和始迁祖陆亚珪(右)的神像 每当国难当头之机,我们鹿鸣人便挺身而出,为国尽忠,义勇救亡,抗日除奸。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一个师团就是从这条盘皇古道进入全州偷袭驻守在全州的93军的。当时有一支日军驻扎在鹿鸣村。我们村因断了日军的饮用水源和组织群众自卫组织抗日,而被日军放了一把火烧毁了村子的75座房屋。至今,当地仍流传着陆钢抗日的传奇故事。 (六)盘皇古道上的红色文化 红七军过大西江时也曾在归崇坪经过这条古道,留下不少军民鱼水情的佳话。蒋世兰的父母曾在归崇坪的归崇庙跪拜保凡间平安的灵王菩萨,请菩萨保护红军平安、打胜仗,以感谢红七军过村没有惊扰儿子婚宴之恩的“菩萨兵”。 二、盘皇古道之谜 全州这条自文桥镇的玉陛源舜帝庙村至大西江镇的归崇坪的古道,为什么叫盘皇古道一直是个谜!
如图:会稽山上的盘皇古道 由于传说舜帝南巡避居的舜皇山和舜帝驾崩的零陵屋都在盘皇古道附近。这一带是瑶人始祖盘瓠(或盘护)繁衍王徭子孙的地方。这一带又供奉着盘古。 这样就让这条盘皇古道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有传说古道与盘古有关的;有传说古道与瑶人始祖盘瓠(或盘护)有关的;有传说古道与舜帝南巡经过有关的,也有传说盘古和舜帝是同一人的,也有传说盘古和盘瓠是同一人的,这条盘皇古道与他们都有关,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条神秘的盘皇古道到底因何而名呢? 期待大家前去探秘! (注:文中还使用其他文友的图片,没有逐一注明,在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