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清隐书房”的谢驿丞(续) 读朱綝《题淘金驿丞谢子良清隐书房》诗后,笔者心里留下一些困惑:朱綝作为过路“罪官”,驿丞一般在按规定安排食宿后甩手而去——为何谢子良竟然敢无所顾忌的邀请“罪官”到书房小坐并求诗?朱綝题诗题在书房何处?地位卑微的驿丞谢子良何以有如此胆识? 谢子良是泰和县淘金驿丞,欲知其人其事当问泰和人。果不其然,发现明代洪武年间泰和人撰写的二篇文字和一首诗歌。以内容分析,首先是官至吏部尚书的刘楚《槎翁文集》卷十的《赠驿丞谢子良诗序》。序文320字,稍摘而议之: “江郡谢子良为西昌淘金驿丞之明年,政举具修,舟舫安流,烝徒灌趋,使者忻便,上官才之。” 江郡即元代江州路,西昌为泰和县古称。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陈友谅据江州称王,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攻克江州。洪武元年(1368年)改为九江府,以此可推谢子良当为明代首任泰和县淘金驿驿丞。 “其始至也,兵乱初揖,公私弗纡,驿舍荒落,舟车弗备,所司无以为居,客至无以为宿;乃既攘辟榛莽,畚筑木石而驿之,次舍以修料其木材,程其功用,而舟之运载以具;又能安而不扰,以齐其民之力,和而不暴,以得其徒驭之心。” 谢子良初为驿丞便展现其经世致用的才干,看来乃饱学之士,既勇于任事又善于用事。 “既三年,而政无不举,具无不修,而君之声名,猎猎然起乎大江之东西矣。” 因泰和县人士写了一些“叙其兴营之功,又申颂其清隐之美”的诗歌,作者受友人之托写下了这篇序文。 其次是生于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卒于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享年九十六岁的陈谟著《海桑文集》十卷行世,卷九有《书谢子良诗轴后》。此文有助解笔者之惑: “右诸贤显诗一轴,为淘金驿令谢君子良赋也。子良钟清江碧嶂之英,揽青原白下之胜,所交行人过使,非名卿巨公也,则智勇御侮之才能、识时练事之俊杰也。无簿书之系,供亿之劳,而有从容暇豫之适,恒有益于身心,而恒不得怨于上下,在百司独驿令冣(最)优,故子良自况为清隐,信哉。” 笔者认为朱綝题诗题在“诗轴”上。古代高官赴任下榻不在驿舍而在館、堂。谢子良认为他迎来送往的“罪官”都是“俊杰”,有此胆识,故能无所顾忌的接待朱綝。物资及军需有递运所承办,驿站无簿书之系,供亿之劳,事务清简,上下关係融洽,谢子良遂筑“清隐书房”。闲暇之余: “客至谈笑觞咏,鸥鹭风月,无时不在水木清华,幽思入微,又得蔡君谟法书,酷意临摹,挥染大字,终日忘倦,可谓知所重矣。驿令云乎哉?诸贤赋咏,咸羙子良质厚而文深,近求而远到,仆以为知言不赘,赋独题其后云。” 这段称赞语亮点在谢子良“得蔡君谟法书,酷意临摹,挥染大字,终日忘倦,可谓知所重矣。”按:蔡君谟即北宋蔡襄,论者认为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蔡襄学颜可谓是宋人之最,结构用笔全得自颜真卿,有“宋之鲁公”之称。笔者认为谢子良“所重”的不仅是蔡君谟“法书”,蔡君谟忠厚正直的品德亦当为谢子良“所重”。 再次是洪武初曾为诸王说书、授福建盐运司副使后辞官归里的王沂,其《伊濵集》卷九有《送谢子良驿丞之京》诗送行: 水驿论交旧著名,春城分袂若为情。 空群奇骥长千里,惜别流莺更一声。 白下雨收梅子熟,清江风过柳花轻。 归船暂泊应回首,五色云中是玉京。 谢子良经营淘金驿的才干传入京师,被召赴京述职,并另行安排职事。王沂与驿丞谢子良是旧相识,虽然交往不深,送別时也动了真情,希望他“归船暂泊应回首,五色云中是玉京。”暗示他勿留恋帝都。 刘楚在《赠驿丞谢子良诗序》里认为谢子良乃“清士而隐於下位者”,“岂能久淹下驿哉。”——谢子良最终作出怎样的抉择无从查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