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龙船并非年年扒,而是“十年一大扒,五年一小扒”。元末明初时期,有关桂林龙船的史籍记载渐多,例如:邝露(1604~1650年)在《赤雅》一书中专门记载过桂林竞渡的盛况:“桂林竞渡,舟长十余丈,左右衣白数人,右麾白旗,左麾长袖,为郎当舞。中扮古今名将,各执利兵,傍置弓弩。遇仇敌,不返兵,胜则枭而悬之,铙歌合舞。十年一大会,五年一小会,遇甲戊为之,有司毫不敢诘。”可见最晚在1648年桂林已形成了十年一大扒(指扒龙船的龙船多,仪式隆重),五年一小扒的扒龙船风俗。当今桂林的龙船民俗文化,应该是随着千百年的流传,人们不断丰富其形式与内涵,去粗取精逐渐演变而来。 桂林扒龙船可能原于古时的百越人为祈求人寿族旺、风调雨顺而举行水上祭神驱邪活动。桂林人将龙王和龙船视为图腾,通过扒龙船系列活动达到增强团结,强身健体,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目的。 2023年春节开始的癸卯年是桂林龙舟小扒的年份,经历三年的新冠疫情折磨,民众扒船的积极性高涨。扒船的时间跨度五至九个月:除夕春节开鼓、龙王下殿、游龙、家游,伐木造船、验船、扒旱船、练船歌、起水采青、走众(龙)亲、游江竞渡,直到龙头上殿方结束。 由桂林市政府申报的“桂林龙舟习俗”2010年已进入第二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2年1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这次在考察平遥古城时,总书记再谈“三个敬畏”。他说,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桂林龙舟习俗”是桂林年代最久的习俗,踊跃参与人最多,龙船歌是桂林历史记录最早的曲艺文化,扒龙舟是桂林历史记录最早的体育运动。凭借这些之最我们对“桂林龙舟习俗”就应该有敬畏之心。 “桂林龙舟习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关键是各级政府有敬畏之心积极扶持引导,爱护保护群众扒龙船的积极性,抢救失传的龙船习俗及造船技能,抢救普及龙船歌都要落到行动上。“桂林龙舟习俗”完全会成为桂林旅游发展的新载体,就看识宝者如何推广发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