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读《桂胜》和《桂林石刻(上)》,宋代把“龙隐”同“桥”联系在起来的,唯见于《龙隐二桥法会记》”。笔者认为“二桥”指的是从桂州城去龙隐岩须经过的一座桥——岩口建有释迦寺,北宋时香火旺盛。这座桥分两段,一段从东江门到訾洲,一段从訾洲到龙隐岩口方便香客往来,但未发现支撑此说的历史文献,南宋《静江府城池图》也未见有以“龙隐”为名之桥,却有一座嘉熙桥。 【图说】 1、框内粗黑框形为“西植”( 固定),从东江门码头东浮过江,所谓“浮”即以船浮于水上,并预置口子,用木方、木板、缆绳等连接起来,供行人和船只过往。 2、图里的桥标名为“嘉熙桥”。地方资料介绍说,建在小东江上的嘉熙桥为石砌五孔桥,桥式和桥亭大致与当代的水桥部分相同,因建于宋代嘉熙间,故名嘉熙桥,今称“花桥”。 3、图里的浮桥过嘉熙桥后,小东江向东伸延,转入一座拱形建筑物内继续向北面七星山方向伸延。据地方资料和史料介绍,七星山古名弹丸山, 灵剑溪古名弹丸溪。灵剑发自尧山, 经省春岩、留春岩、弹子岩、葛老桥、张曙墓、七星山, 会小东江, 绕月牙、龙隐, 至穿山人漓江。旧时灵剑溪水质澄清,潺溪曲折,延水放舟,可以观赏普陀山、花桥、月牙山、龙隐洞、穿山、塔山诸名胜。 嘉熙桥因建于宋代嘉熙年间得名。嘉熙是南宋理宗赵昀年号,从公元1237-1240年,历时四年,静江府城池筑于宝祐六年(1258年)至咸淳七年(1271年)之间,由此可知早在筑城前30年左右,广西当局已经为桂林开僻了一条游览风景的黄金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