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结束后,各种升学宴便陆续举办。
有人一天能收到6封请帖,半月“吃光”一个月工资;有家长赶日子办酒,在请帖上随便写一个学校;有家长大肆操办酒席后,孩子却没考上大学。一桌升学宴,鸡鸭鱼肉样样俱全,能否吃完不是目的,“考上啥学校也不重要,礼金到了就行”。大家表面上和和气气,私底下怨言四起。这样的宴席实在是寡淡无味,不仅浪费粮食,还浪费精力,浪费情谊。金钱味越来越浓,人情味越来越淡。各地推动移风易俗不可懈怠,人情往来应以“情”为贵,升学宴切不可办成敛财聚会。

安徽一个男生,
考上了武汉大学。
家里人为了给他庆祝,
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升学宴。
不仅摆了十几桌,
而且还来了许多人。
而这个升学宴与众不同的是,
男生特意穿上了状元服登台,
他春风得意地站在舞台上,
发表自己的“获奖感言”和“学习经验”,
满怀激情地感谢父母和老师。
而身旁两排的服务员,
也穿上正装举着“金榜题名”
“前程似锦”的牌子在旁边助威,
就像古代的状元衣锦还乡,
全程仪式感拉满。
然而极为讽刺的是:
台下的宾客们
似乎对他的仪式和感言
毫无兴趣,
只顾玩手机、埋头吃饭,
根本没有兴趣多看一眼。
这一幕让“状元郎”以及他的父母,
极其尴尬......

升学宴变尴尬宴,
其实挺让人唏嘘。
如今正值升学宴的高峰期,
很多考入高校的孩子和家长,
都渴望向所有人“展示成果”,
希望得到
所有人的赞美和祝福,
然而现实往往非常残酷,
并没有多少人
是真正替你
感到高兴和快乐的。
你的高调甚至是炫耀,
或许刺痛了
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家长,
或许惹了
那些不喜欢看人装逼的人,
所以,
他们报以冷漠或嘲讽不屑。
这不禁让我反思:
不领情的升学宴,
办起来还有多少意义?

其实我能理解,
那些在看台下埋头吃饭的宾客。
首先,看得太多麻木了。
现在大学生不再是香饽饽。
以前谁家考上大学,
半夜都要放烟花礼炮庆祝,
整个村拉横幅挂红花大摆宴席,
全村都会觉得骄傲,
前来庆贺。
但现在
大学生已经不是稀缺资源。
或许只有清华北大,
大多数人来参加宴席,
只是来还一个人情罢了。
你考上哪里,
学的什么专业,
大家都不在乎,
他们在乎的是什么?
是什么时候开席?
是伙食怎么样?
是能不能吃饱肚子?
是能不能把份子钱吃回来。
才能让大家惊叹一下。

(来源:微信公众号@拾遗、新华网)